丁巳歲。予從軍回。住冬于曹州界。以事至州。有趙同知謂予曰。家舅牛經歷。病頭面赤腫。耳前後尤甚。疼痛不可忍。發熱惡寒。牙關緊急。涕唾稠粘。飲食難下。不得安臥。一瘍醫于腫上砭刺四五百余針。腫赤不減。其痛益甚。不知所由然。願請君一見。予遂往診。視其脈浮緊。按之洪緩。此證乃寒覆皮毛。郁遏經絡。熱不得升。聚而赤腫。經雲。天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身中。皮膚致密。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內堅澀。當是之時。善行水者不能注冰。善穿地者不能鑿凍。善用針者亦不得取四厥。必待天溫冰釋凍解。而後水可行。地可穿。人脈亦猶是也。又雲。冬月閉藏。用藥多而少針石也。宜以苦溫之劑。溫經散寒則已。所謂寒致腠理。以苦發之。以辛散之。宜以托里溫經湯。麻黃苦溫。發之者也。故以為君。防風辛溫。散之者也。升麻苦辛。葛根甘平。解肌出汗。專治陽明經中之邪。故以為臣。血留而不行者則痛。以香白芷、當歸身辛溫以和血散滯。濕熱則腫。蒼術苦甘溫。體輕浮。力雄壯。能泄膚腠間濕熱。人參、甘草甘溫。白芍藥酸微寒、調中益氣。使托其里。故以為佐。根據方餌之。以薄衣覆其首。以濃被覆其身。臥于暖處。使經血溫。腠理開。寒乃散。陽氣伸。大汗出。後腫減八九分。再服去麻黃、防風。加連翹、黍粘子。腫痛悉去。經言汗之則瘡已。信哉斯言。或人以仲景言。瘡家雖身腫痛。不可發汗。其理何也。予曰。此說乃營氣不從。逆于肉理而患瘡腫。作身疼痛。非外感寒邪而作疼痛。故戒之以不可發汗。若汗之則成 也。又問仲景言鼻衄者不可發汗。復言脈浮緊者。當以麻黃湯發之。衄血自止。所說不同。其故何也。願聞其說。予曰。此議論血正與瘡家概同。且夫人身血之與汗。異名而同類。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今衄血妄行。為熱所逼。更發其汗。反助邪熱。重竭津液。必變凶證。故不可汗。若脈浮則為在表。脈緊則為寒。寒邪郁遏。陽不得伸。熱伏榮中。迫血妄行。上出于鼻。則當麻黃湯散其寒邪。使陽氣得舒。其衄自止。又何疑焉。或者嘆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弊無窮。潔古之學。可謂知其要者矣。
【托里溫經湯】治寒覆毛皮。郁遏經絡。不得伸越。熱伏榮中。聚而為赤腫。痛不可忍。
惡寒發熱。或相引肢體疼痛。
人參(去蘆) 蒼術(各一錢) 白芍藥 甘草(炙。各一錢半)白芷 當歸身 麻黃(去根節。各二錢) 防風(去蘆)葛根(各三錢) 新升麻(四錢)
上 咀。每服一兩重。水三盞。先煎麻黃令沸。去沫。再下余藥同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訖。臥于暖處。以綿衣覆之。得汗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