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論伏氣發溫與暴感風溫病原不同治法各異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柳寶詒 書名︰溫熱逢源

    冬時伏邪,郁伏至春夏,陽氣內動,化熱外達,此伏氣所發之溫病也。內經雲︰冬傷于寒,春必病溫。又雲︰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難經雲傷寒有五,有溫病,有熱病。傷寒論雲︰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凡此皆指伏邪所發之溫病言也。另有一種風溫之邪,當春夏間感受溫風,邪郁于肺,咳嗽發熱,甚則發為痧疹。內經所謂風淫于內治以辛涼,葉氏溫熱論所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者,皆指此一種暴感風溫而言也。伏氣由內而發,治之者以清泄里熱為主;其見證至繁且雜,須兼視六經形證,乃可隨機立法。暴感風溫,其邪專在于肺,以辛涼清散為主;熱重者,兼用甘寒清化。其病與伏溫病之表里出入,路徑各殊;其治法之輕重深淺,亦屬迥異。近人專宗葉氏,將伏氣發溫之病,置而不講。每遇溫邪,無論暴感伏氣,概用葉氏辛涼輕淺之法,銀翹、桑菊,隨手立方;醫家病家,取其簡便,無不樂從。設有以伏氣之說進者,彼且視為異說,茫然不知伏氣為何病。嗟乎!伏溫是外感中常有之病,南方尤多,非怪證也。其病載在內經、難經、傷寒論諸書,非異說也。臨證者,竟至茫然莫辨,門徑全無,醫事尚堪問哉!


如果你對溫熱逢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溫熱逢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