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方論 大承氣湯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王士雄 書名︰溫熱經緯

    濃樸(去皮,炙,八兩) 枳實(炙,五枚) 大黃(四兩,酒洗) 芒硝(三合)水一斗,先煎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鄒潤安曰︰柯氏雲︰濃樸倍大黃為大承氣,大黃倍濃樸為小承氣。是承氣者在枳、樸。應不在大黃矣。但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樸,亦名承氣何也?且三承氣湯中,有用枳、樸者,有不用枳樸者;有用芒硝者,有不用芒硝者;有用甘草者,有不用甘草者。惟大黃則無不用,是承氣之名,固當屬之大黃。況濃樸三物湯即小承氣湯,濃樸分數且倍于大黃,而命名反不加承氣字。猶不可見承氣不在枳、樸乎?自金元人以“順”釋“承”。而大黃之功不顯。考《本經》首推大黃通血,再以《六微旨大論》亢則害,承乃制之義參之,則承氣者,非血而何?夫氣者,血之帥。故血隨氣行,亦隨氣滯,氣滯血不隨之滯者,是氣之不足,非氣之有余。惟氣滯並波及于血,于是氣以血為窟宅,血以氣為御侮。遂連衡宿食,蒸逼津液,悉化為火。此時惟大黃能直搗其巢,傾其窟穴,氣之結于血者散,則枳樸遂能效其通氣之職,此大黃所以為承氣也。

    雄按︰此余夙論如此,鄒氏先得我心。汪按︰大黃本血分之藥,故知此說確不可易。


如果你對溫熱經緯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溫熱經緯》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