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書有“噫氣不除”句,今人以“噫”字讀作“根據”字聲者居多,因《四書》注︰“噫,心不平聲也。”但此噫氣由中氣不和,胃氣上逆,與心不平聲義不合。考《字典》音于介切,應讀“隘”字之去聲為是。
《脈訣》二十八脈內有濡脈,注雲︰“與爛綿相似。”今人讀作“如”字聲者居多,然非濡滯之義。考《字典》“濡”
字有而、囚、如、柔、 、五音,《莊子》有“濡弱謙下為表”句,與“ ”字之義頗合,則此“濡脈”,宜讀“ 脈”
為是。
痹者,閉而不通之謂也。《字典》兵糜切,音秘。今人多念作“避”字聲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