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雲︰“木郁達之”,古來注釋者,以“達”為宣吐;又雲︰用柴胡、川芎條而達之。愚謂此不過隨文訓釋,而于“達之”之意,猶有未盡然也。夫木郁者,即肝郁也。《素問》雲︰“治病必求其本。”而郁癥之起;必有所因,當求所因而治之,則郁自解,郁者既解,而達自在其中矣。矧木郁之癥,患于婦人者居多,婦人情性偏執,而肝病變幻多端,總宜從其性,適其宜,而致中和,即為達道。彼若吐、若升,止可以言實,未可以言虛也。今人柔脆者恆多,豈可概施升吐哉?其余火、土、金、水四郁,古人之注釋,雖于《經》義未必有悖,然亦止可以言實,止可以言外因,未可以言虛,未可以言內因也。蓋因郁致疾,不特外感六淫,而于情志為更多。調治之法,亦當求其所因而治之,則郁自解,郁者既解,則發、奪、泄、折俱在其中矣。因者病之本,本之為言根也、源也,“君于務本,本立而道生,”可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