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色診面色應病類 溫病面部五色應證篇

類別︰子部 作者︰清•周學海 書名︰形色外診簡摩

    《內經•刺熱論》專論赤色所見部位,以決五髒吉凶,已錄入面部首篇。又熱病順逆色證,已錄入形部順逆篇,茲不復贅,以省繁文。

    天地不外燥濕,病亦不外燥濕,色亦不外燥濕。燥屬天氣,色多有光而浮;濕屬地氣,色多有體而晦。(光體義見前察色真訣篇。)風燥寒燥,由外搏來,主收斂,收斂則急,面多繃急而光潔。燥搏津液,痰飲外溢于面,色多紅潤而浮,夾濕多紅潤而晦。燥邪化熱,色多干紅,苗竅干澀,多煩渴,甚則變枯而青黑。枯而青黑則真陰虧極,而色無光體矣。寒濕內生,色必滯暗,變黃變黑,皆沉晦不明。濕兼風,色潤而浮,多自汗。濕與暑合,與熱合,或濕土郁蒸之溫邪,三者皆由口鼻吸入,三焦主蒸散,蒸散則緩,面色多松緩垢晦,甚者濁邪由內蒸而外溢,如油膩煙燻者然。若由濕化燥,則又晦而且干,晦而干則濕邪未去,真陰又虧,色由無光而無體矣。經言色見部位內應髒腑,外辨病證之說,不可枚舉,亦不能盡拘。所當權于其大,以燥濕二字為綱,以兼風、兼寒、兼暑、化火、未化火為權衡,以色中之光體為神氣,大道不外是矣。(《醫原》。)


如果你對形色外診簡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形色外診簡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