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脈證死生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唐宗海 書名︰血證論

    醫者。所以治人之生者也。未知死。焉知生。知死之無可救藥。則凡稍有一毫之生機。自宜多方調治。以挽回之。欲辨死生。惟明脈證。高士宗以吐血多者為絡血。吐血少者為經血。謂吐多者病輕。吐少者病重。而其實經散為絡。絡散為孫絡。如干發為枝。枝又有枝。要皆統于一本也。以經絡之血分輕重。實則分無可分。醫旨又謂外感吐血易治。內傷吐血難療。三指禪謂齒衄最輕。鼻衄次之。嘔吐稍重。咳咯唾血為最重。謂其病皆發于五髒。而其血之來最深。不似嘔吐之血。其來出于胃間。猶淺近也。此如仲景近血遠血之義。以此分輕重。于理尚不差謬。第鼻衄嘔吐血。雖近而輕。而吐衄不止。亦有氣隨血脫。登時即死者。咳咯唾血雖遠而重。亦有一哈便出。微帶數口。不藥可愈者。仍不可執以定死生矣。夫載氣者。血也。而運血者。氣也。人之生也。全賴乎氣。血脫而氣不脫。雖危猶生。一線之氣不絕。則血可徐生。復還其故。血未傷而氣先脫。雖安必死。以血為魄。而氣為魂。魄未絕而魂先絕。未有不死者也。故吾謂定血證之死生者。全在觀氣之平否。吐血而不發熱者易愈。以榮雖病而衛不病。陽和則陰易守也。發熱者難治。以血病氣亦蒸。則交相為虐矣。吐血而不咳逆者易愈。咳為氣嗆。血傷而氣不嗆。是腎中之水。能納其氣以歸根。故易愈。若咳不止。是血傷火灼。腎水枯竭。無以含此真氣。故上氣咳逆為難治。再加喘促。則陽無所附矣。大便不溏者。猶有轉機。可用滋陰之藥。以養其陽。若大便溏。則上越下脫。有死無生。再驗其脈。脈不數者易治。以其氣尚平。脈數者難治。以其氣太疾。浮大革數而無根者。虛陽無根據。沉細澀數而不緩者。真陰損失。皆為難治。若有一絲緩象。尚可挽回。若無緩象。或兼代散。死不治矣。凡此之類。皆是陰血受傷。而陽氣無歸。故主不治。若陰血傷。而陽氣不浮越者。脈雖虛微遲弱。亦不難治。但用溫補。無不回生。蓋陽虛氣弱者易治。惟陰虛氣不附者為難治。所謂血傷而氣不傷者。即以氣之不傷。而知其血尚未盡損。故氣猶有所歸附。而易愈也。氣之原委。吾于水火血氣論已詳言之。參看自見。


如果你對血證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血證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