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谷入胃。其濁者為渣滓。下出幽門。達大小腸。而為糞。以出于谷道。其清者。倏然而化。根據脾氣而上升于肺。其至清而至精者。由肺而灌溉乎四體。為汗液津唾。助血脈。益氣力。為生生不息之運用也。其清中之濁者。下入膀胱而為溺。此虞天民醫學正傳所論。其言水谷消化之道甚明。故全錄之。凡食不化者。責之于脾。六君子湯主之。水不化者。責之于肺。二陳湯。加防己桑皮桔梗木通治之。消渴者肺火也。甘露飲加花粉治之。消谷者胃火也。白虎湯。加黃連人參枳殼濃樸生地黃治之。飲一溲二。為下消。腎虛也。腎氣丸主之。食入即吐。為火逆。瀉心湯加生姜竹瀝治之。但用水漱口。而不欲飲者。多是經脈中有瘀血。宜四物湯。加紅花血通干漆冰片蔥白桃仁治之。食入良久。翻胃吐出。或不化而飧泄者。為脾不磨食。六君子湯。加肉豆蔻破故紙吳茱萸五味子治之。
夫人之所以能化食思食者。全賴胃中之津液。吾于總論已詳言之。有津液則能化食。能納食。無津液則食停不化。觀停食病。食入反吐。糞如羊屎。可知無津液則食不能化之故矣。觀噤口痢。咽干津竭。食不得下。可知無津液則食不能納之故矣。痢證噤口者。另詳便血門。膈食不化。以及血虛津枯。不思飲食者。宜用左歸飲。加天花粉人參玉竹黨參蓮米白芍芝麻治之。
一凡平人內傷飲食。多是中寒洞泄。治宜理中湯。平胃散。以溫燥之。若失血之人。內傷飲食。則反多壅實生熱之證。往往手足潮熱。口干氣逆。沖脈作咳。若用溫燥之藥。不惟飲食不化。且更加壅熱矣。用小柴胡湯。加枳殼濃樸大黃。輕則加萊菔子麥芽。越鞠丸加減亦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