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附余) 醫範 吳鶴皋脈案式

類別︰子部 作者︰清•潘楫 書名︰醫燈續焰

    脈案者,竊公案之義。醫者察得病情,立定方法,使病邪不能逃吾之方論。藥至而邪伏,譬之老吏听訟,援律定刑,使奸人無所逃也。

    一書某年、某月、某地、某人。二書其人年之高下,形之肥瘦長短,色之黑白枯潤,聲之清濁長短。三書其人之苦樂病由,始于何日。四書初時病證,服某藥,次服某藥,再服某藥。某藥少效,某藥不效。五書時下晝夜孰甚,寒熱孰多,喜惡何物,脈之三部九候如何。六引經旨以定病名。某證為標,某證為本。某證為急,當先治。某證為緩,當後治。某髒當補,某髒當瀉。七書當用某方,加減某藥。某藥補某髒,某藥瀉某髒。君臣佐使之理,吐下汗和之意,一一詳盡。

    書年之干支,月之春秋者,佔運氣也。書某地者,佔方宜也。書年形聲色者,用之以合脈也。書苦樂者,佔七情也。書始于何日者,佔久近也。歷問某病證藥物而書其驗否者,以之斟酌己見也。書晝夜寒熱者,辨氣血也。書喜惡何物者,察陰陽髒腑也。書脈狀者,以之合年形聲色病證也。書經旨者,如法家引律,使確乎不可逃也。書病名者,用藥如用兵,師出貴有名也。書標本者,識輕重也。書方藥君臣之理者,欲病患達而嘗也。凡看王公大人,貴宦儒門之病,必書此一案,便無一毫苟且,自然奏功。即不愈,亦免誤投藥劑之疑也。

    陶弘景曰:晉時有一才人,欲刻正周易及諸藥方,先與祖訥共論。祖雲:辯釋經典,縱有異同?不足以傷風教。至于湯藥,小小不達,便至于壽夭所由,則後人受弊不少,何可輕以裁斷。祖之此言,可為仁識,足為龜鏡矣。

    《曲禮》曰: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宋景濂雲:古之醫師,必通于三世之書。所謂三世者,一曰黃帝針灸,二曰神農本草,三曰素問脈經。《脈經》所以察證,本草所以辨藥,針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足以言醫。傳經者,既明載其說,復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為言,何其惑與?夫醫之為道,必志慮淵微,機穎明發,然後可與于斯,雖父不能必其子也。

    施笠澤曰:愚按古今之稱神醫者,莫若扁鵲、倉公。而扁鵲之術,則受之長桑君。倉公之術,則傳之公乘、陽慶,初未聞以世傳也。至如李東垣、朱丹溪、滑伯仁輩,皆豪杰自振者。是知醫在讀三世書,而不在于祖父之三世也。


如果你對醫燈續焰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燈續焰》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