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真傳卷四 再解古脈說

類別︰子部 作者︰清•鄭欽安 書名︰醫理真傳

    古來聖聖相傳,原不專在切脈一事,其要在望而知之,聞而知之,稱為聖、神(經雲“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此處“神”、“聖”二字疑次序顛倒),為上一等說法也。問而知之,切而知之,稱為工、巧,為下一等說法也。然考分配脈圖,卻不與六經氣機相合。若與六經氣機相合,則醫家治傷寒方有實據,余甚不解何以不如斯也。再三追索,以為心肺居膈膜上,法天,故配之于寸,以為上者上也,胸喉中事也;脾胃居膈膜下,至臍,法地,故配之于中,中也者,上下之樞機也;肝腎居臍下,法水,故配之于下,以為下者下也,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此是就後天生成之定位言之,理實的確可從,即以仲景六經排之,差錯不遠。余按後天生成定位,乃是死機,全憑這二五合一,這一團真氣,呼吸運用,方是真機。五行充塞二氣之中,二氣即在五行之內。二氣盛,則五行之氣即盛;二氣衰,則五行之氣即衰;二氣亡,則五行之氣即亡。溯治病之要,望色以有神無神,定氣之盛衰;聞聲以微厲,判氣之盈縮;問病以飲熱飲冷,知氣之偏盛;切脈以有力無力,知氣之虛實。以此推求,萬病都是一個氣字,以盛、衰兩字判之便了,即以一氣分為三氣,以定上、中、下之盛衰,亦可。諸脈紛紛摹揣,試問天下醫生,幾人將二十八脈明晰?以余拙見,有力無力盡之矣。不必多求。論分配髒腑,《內經》不差;論氣機出入,一定法則,仲景六經為最。從《內經》也可,從仲景也可,余不敢以己見臆說為即是,姑存之,以與來者共商。

    【闡釋】本段再解古脈三部配法,乃後天生成定位,全憑一團真氣呼吸運用,方是真機,五行二氣是二而一,理甚平實可從。論治病之要,望色以有神無神定氣之盛衰,聞聲以微厲判氣之盈縮,問病以飲熱飲冷知氣之偏盛,切脈以有力無力知氣之虛實,數語最為精切賅備。以脈象定氣血之盛衰,並參合望、聞、問,審察細節變化,然後處方用藥,是穩妥的,如專在二十八脈上揣摹,則不易掌握全面,從整體觀點辨證論治。


如果你對醫理真傳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理真傳》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