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聖惠》治蛇咬、蠍螫、蠶咬,妙。
雄黃(三錢) 信(一錢) 皂角子 巴豆(各四十九粒) 耳塞 麝香(各少許)
上,五月五日,不聞雞、犬、婦人處,不語,搗為細末,在杏子核內封之。針挑出上痛處,大有神效。
﹝世﹞治一切蛇蟲傷,貝母末酒調服,效。(詳見蛇咬。)
﹝《聖》﹞ 治惡蟲咬,以酥和鹽敷之,瘥。
﹝《山》﹞ 諸般惡蟲咬,以油浸紫草涂之。
﹝丹﹞治蛇咬、蠶咬、惡蟲咬。豬膏莓搗汁敷。(陳藏器治狗咬。)
﹝海﹞治蠍、蜘蛛、蛇毒。雞卵輕敲一小孔,合咬處即瘥。
﹝勝﹞治毒蛇並射工、沙虱等傷,眼黑口噤,手腳強直,毒攻腹內成塊,逡巡不救。用蒼耳嫩葉一握研取汁,溫酒和灌之;將渣濃罨所傷處。
﹝《簡》﹞治毒蛇、射工、沙虱等物傷著人,眼黑口噤,手足強直,毒氣入腹。
白礬 甘草(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冷水調下。
毒蛇咬
﹝丹﹞治毒蛇傷。急以小便洗出血,次取口中唾涂之,又以牙 封傷處,敷而護之甚妙,且不痛腫。(《山居》雲︰用犬糞敷患處亦佳。)
﹝世﹞路行卒被蛇咬,當急扯裹腳帶扎縛傷處上下寸許,使毒氣不能 傷肌體。又急用白礬安刀頭,火上溶汁沸,滴于傷處。待冷,以長篦子速挑去靨,則毒血隨出,黯腫尚未退,更滴之,以退為度。村居山僻及途中夜行,卒被蛇傷咬,難求白礬處,速作艾炷灸五壯,以唾調鹽涂之。如黯腫尚未消釋,當更灸更搽,毒涎自然流出,且不透里傷人。(蜈蚣咬亦宜灸。)
﹝世﹞治一切毒蛇咬。用透明雄黃研細末,以醇酒濃調,濃搽傷處,水流出如涎,痛腫即消。一方以萵苣汁和雄黃末作餅子,候干為末,每用少許貼瘡口,立效。
﹝《衍》﹞有人被毒蛇所傷已昏困,有老僧以酒調藥二錢灌之,遂甦。及以藥渣涂患處,良久復灌二錢,其苦皆去。問之,乃五靈脂一兩,雄黃半兩同為末,止此耳。後有中毒者用之,無不效驗。
﹝世﹞治毒蛇所傷。
細辛(五錢) 香白芷(五錢) 雄黃(二錢)
上為末,加麝香少許,每服二錢,溫酒調服,效。
﹝丹﹞治一切蛇咬。用香白芷嚼碎敷患處,又用溫酒調服,效。
﹝世﹞治一切蛇蟲所傷。用貝母為末酒調,令病患盡量飲之。頃久,酒自傷處為水流出。候水盡,卻以藥渣敷瘡上,即愈。治蛇咬腫毒悶欲死者,用重苔六分,續隨子六顆去皮,同為細末,以酒服方寸匕,又以唾調少許敷患處,立安。(崔氏《海上方》)又方,用白礬二錢服之,防毒氣攻心。
又方,金線重樓,以水磨少許敷咬處;又為細末,酒服之。又方,用柏樹葉、魚腥草、地松節、皺面草、草決明共一處研細,敷傷處極佳。
﹝海﹞治蛇虺咬人。以獨頭蒜、酸漿草搗汁,敷咬處佳。
﹝海﹞治蛇咬。男子陰毛,口含二十睫,咽其津,毒不入腹。
﹝世﹞治諸般蛇咬,此傳之于擒蛇者,藥味不全亦可。
大青 小青 青木香 烏 葉 火炊草 山蕨HT 過山龍 地蜈蚣 天門冬 白芍藥 香薷
上細末,用白木香研細,生白酒調服;渣罨咬處,累效。
﹝《聖》﹞治蛇咬毒。食茱萸一兩為細末,冷水調,分為三服,立瘥。
﹝丹﹞治蛇毒。吃菰蔣草根灰,取以封之。其草即野茭白是也。(《廣濟方》)蛇咬作瘡,暖酒浸,日三次。(《廣利方》)蛇入人口並七孔中者,割豬母尾頭,瀝血著口中並孔口上,即出。
﹝《聖》﹞治因熱取涼睡,有蛇入口中挽不出者。
用刀破蛇尾,內生椒二三粒裹著,即出。
﹝世﹞治卒為蛇繞不解,以熱湯淋之。無湯,令人尿之。蛇咬,忌食酸物梅子,犯之大痛。
蜈蚣咬
﹝世﹞治蜈蚣咬。生雞血敷上立愈,累效。一男子為蜈蚣入咽喉中咬之,垂死之際,一醫令殺生雞血乘熱灌喉中,蜈蚣即出而愈,實良方也。又方,用雞糞涂之。又方,治蜈蚣諸毒蟲傷。麻油點燈,于瘡口上對口燻之,登時愈。又法,大油紙燃燒燈,吹滅,以余煙淬之。治蜈蚣咬,竹葉青研汁敷之,立愈。又方,用南星磨汁敷之,累效。
﹝梅﹞治蜈蚣咬,痛不止。獨頭蒜磨螫處,立愈。
﹝《聖》﹞治蜈蚣咬方。用蝸牛挎取汁,滴入咬處。
﹝孫﹞蜈蚣咬。取蜘蛛一枚安咬處,當自飲毒。如蜘蛛死而痛未止,更易生者。
﹝丹﹞蜈蚣咬。嚼鹽敷其傷處,次以鹽湯洗之。(《梅師方》)蜈蚣咬。頭垢塞之,不痛則癢。
治蜈蚣咬及諸蟲咬毒。先用鞋底上擦之,用大蒜、小蒜、桑葉罨傷處。如無,用油豉 傷處,或藍靛涂罨之亦效。治蜈蚣毒蟲咬。用桑枝汁同鹽擦痛處,或溶黃蠟滴患處,肉黑為度。又方,用皂角于咬處,上用艾灸熱去之,效。
蠼咬
﹝丹﹞治蠼 尿成瘡,初如粟,漸大如豆,如火燒,泡大痛者,速以草茶細末,生油調敷瘡上立止,甚妙。(又方,豬膏莓搗汁敷之。草茶即茶茗也。)治雨點蠼 瘡。用百合搗爛,入鹽少許,敷之效。
﹝《千》﹞治蠼 尿人影著,便令人病瘡,如粟粒累累,痛似刺蟲所螫,惡寒壯熱。用犀角磨汁,涂之則愈。
﹝世﹞蠼 蟲,又名八腳蟲,隱壁間,以尿射人,遍身生瘡,如湯火傷。用烏雞翎毛燒灰,雞子白涂之。治小兒蠼 咬,繞腹匝即死。用梨葉研爛敷之。
﹝《食》﹞蠼 尿瘡。鹽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以綿浸湯淹瘡上。
蠍咬蜂螫
﹝羅﹞雄黃消毒膏治蠍螫不可忍。
雄黃 信(各半兩) 巴豆(三錢) 白礬(生,一兩)
上為細末。黃蠟半兩溶開,入藥攪勻為錠子,如棗子大。用時將錠子簽于燈焰上炙開,滴于螫著處,其痛立止。
﹝潔﹞一上散治蠍螫痛。
半夏(一字,用生,為細末) 雄黃(一字,另研) 巴豆(一個,去皮,研如泥)
上三味,同研,和勻上之。
治蠍毒,用溶化白礬,乘熱滴傷處,痛止毒出。
﹝《廣》﹞治蠍螫人。研蜘蛛汁,敷之瘥。
﹝《山》﹞蠍螫。苦 汁涂之。
﹝世﹞治竭螫。地磨生姜涂之。又方,南星米醋調擦之。
﹝《外》﹞治蜂螫。薄荷貼之瘥。又方,蜂蠍螫人,用人參嚼以封之。
﹝《聖》﹞治蜂螫人。以酥敷之愈。
斑蜘蛛咬
張薦,昔在劍南,為張延賞判官,忽被斑蜘蛛咬項上。一宿,咬處有二道赤色,細如箸繞項上,從胸前至心經。二宿,頭面腫疼,如數升碗大,肚漸腫,幾至不救。張相素重薦,因出家財五百千,並薦家財五百千,募能療者。忽一人應召雲可治。張相初不甚信,欲驗其方,遂令目前合藥。其人雲︰不惜方,當療人性命耳。
遂取大藍汁一瓷碗,取蜘蛛投入藍汁,長久方出,甚困不能動。又別搗藍汁,復加麝香、雄黃和之,更取一蜘蛛投汁中,隨化為水。張相及諸人甚異之,遂令點于咬處,兩日內悉愈。但咬處作小瘡,痂落如舊。
﹝海﹞蜘蛛咬遍身成瘡。用青蔥葉一睫,小頭作一孔,盛蚯蚓一條,捏兩頭不令透氣,搖動化為水,點咬處瘥。
﹝丹﹞蜘蛛咬處,嚼韭白敷之。
﹝《山》﹞蜘蛛等諸般蟲咬。用葛粉、生姜汁調敷。
﹝《經》﹞蜘蛛咬。唾和山豆根末涂之。狗咬、蚍蜉瘡、蛇咬,並水研山豆根敷之。(蚍,頻脂切。蚍蜉,火 也。 即蟻。)又方,蜘蛛咬,一身生絲,羊乳一件飲之。
﹝沈存中﹞秦皮一味,治天蛇毒。此瘡似癩而非癩也。天蛇,即草間黃花蜘蛛。人被其螫,仍為露所濡,乃成此疾。以秦皮煮汁一斗,飲之瘥。
刺毛蟲蚯蚓螻蛄蠶咬
﹝世﹞春夏月,樹下牆塹間,有一等雜色毛蟲極毒。凡人觸著者,則放毛入人手足上,自皮至肉,自肉至骨。其初皮肉微癢,以漸至痛,經數日,癢在外而痛在內,用手抓搔,或癢或痛,必致骨肉皆爛,有性命之憂,此名中射工毒,諸藥不效。用好豆豉約一碗,清油半盞,拌豉搗爛,濃傅痛癢處,經一時久,豉氣透骨,則引出蟲毛,紛紛可見。取下豆豉,埋在土中,煎香白芷湯,洗痛處。如肉已爛,用海螵蛸即烏賊魚骨為末敷之,愈。一方,取蒲公英根睫白汁敷之,立瘥。
又方 用鍋底黃土為末,以酸醋捏成團,于癢痛處搓轉,其毛皆出在土上,痛癢立止,神效無比。(黃土即伏龍肝也。)
治蛐 吹。用老茶葉細末調敷。
﹝丹﹞治蚯蚓咬,如大風狀,眉髯皆落,夜則蚯蚓鳴于身上。濃作鹽湯,浸數次安。(《傳信方》)
﹝《衍》﹞ 昔有病腹大,夜聞蚯蚓鳴于身,有人教用鹽水浸之而愈。
﹝《聖》﹞治螻蛄咬。用槲葉燒灰細研;以泔水浸槲葉,取洗瘡拭之,納少許灰于瘡中。又方,治螻蛄咬人,用鍛石醋和涂之。
﹝丹﹞蠶咬人,用麝香研蜜調敷。(《廣濟方》)
﹝《山居》﹞蠶咬,用苧汁涂之。
馬虎熊咬人
﹝《山》﹞馬咬。細嚼栗子敷傷處。
﹝《聖》﹞ 治馬咬,毒入心。馬齒莧湯食之瘥。
﹝世﹞治虎咬。用野生菜搗爛,塞所傷孔中滿,不必換,自然新肉長出而愈。曾有人被咬已死,用此方治之。
﹝丹﹞熊虎傷毒痛。煮生鐵令有味,以洗之。(《肘後》)虎傷人瘡。取青布緊卷,燒一頭,納竹筒中,射瘡口,令煙燻入瘡口中佳。(《梅師方》)
﹝世﹞虎傷人瘡。用 子葉杵細涂之。(按《本草》 子葉即豬膏 ,能治虎犬咬傷。)
﹝丹﹞熊傷人。燒青布燻瘡中,毒出;仍煮葛根濃汁以洗之,日十次;並搗葛根為散,煮葛根汁方寸匕,日五服,瘥。
﹝世﹞鼠咬。用貓兒毛燒灰敷之,立愈。
﹝丹﹞鼠咬。用麝香敷包之。(《經驗》)
﹝《山》﹞人咬傷。用龜板或鱉甲燒為灰末,以香油調敷。
犬咬
﹝丹﹞犬咬。人尿敷之。犬咬人。以頭垢敷傷處,又用熱牛糞涂于外。(《肘後》)
﹝《衍》﹞ 犬傷人。用杏仁,量所傷大小嚼爛沃破處,以帛系定,立瘥。
﹝世﹞治犬咬。用杏仁去皮尖,用馬藺根研細,先以蔥湯洗,後以此藥涂傷處效。治犬咬傷。
用蓖麻子五十粒,去殼,以井水研成膏。先以鹽水洗咬處,次以此膏敷貼。一方,用虎骨屑敷之。
治犬咬人。不要洗,用紅炭火以物擊細,待冷,取涂咬處,即愈。治犬咬。用黃荊葉搗罨瘡上,即安。又方,炙生姜,乘熱擦之,尤妙。
﹝丹﹞狗咬。用紫甦葉口嚼碎,涂之。犬咬,破傷風腫。以人參于桑柴火上燒成灰末,敷之安。
﹝羅﹞蟬花散治夏月犬傷及諸般損傷,蛆蟲極盛,臭惡不可近者。
蛇蛻皮(一兩,火燒存性) 蟬殼(半兩) 青黛(半兩) 細辛(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酒調下。如六畜損傷成瘡,用酒灌下。如犬咬傷,用酵子和吃,蛆皆化為水,蠅子不敢再落;又以寒水石末干摻上。
癲犬咬
﹝羅﹞定風散治瘋犬咬。先口噙漿水洗淨,用綿拭干貼藥,更不再發,大有神效。
天南星(生) 防風(各等分)
上為細末。干上,更不再發,無膿,效不可具述。
﹝丹﹞治犬咬。梔子皮燒灰,石硫黃等分,研細,敷瘥。(《梅師方》)
﹝世﹞治瘋狗咬。用桃核殼半個,將野人干糞填滿,以榆皮蓋定,罨于傷處;又用艾于桃核上灸十四壯,即愈,永不再發。(或用野犬糞如前法灸之。)
﹝《山》﹞瘋狗咬。即用犬糞涂,仍拔去頂上紅發。
﹝世﹞癲狗咬方。用斑蝥七枚,去頭足翅,以糯米少許,于新瓦上同炒,以米黃香為度,去米不用,以斑蝥研碎,好酒調下。能飲人,再進酒一杯。傷在上,食後服;在下,空腹服。當日必有毒物從小便出,如小狗狀。如未下,次日再進。亦不下,又進,以毒物出為度。若進至七服,雖不下毒,亦不妨矣。服藥後,腹中必不安,小便睫中刺痛者,不必慮,此毒受攻將下耳。痛甚者,以蕪菁一匙,煎甘草湯送下即止。如無蕪菁,青黛亦可。疾愈後,急以香白芷多、雄黃少許為末,搗韭根自然汁,湯酒調下。去斑蝥毒,以水淨漱口,嚼生蔥白罨傷處,留小竅子出毒氣,不可用他草藥罨。
忌犬、豬、羊及發風毒物。小兒量歲數加減斑蝥。食癲狗肉致病者,治同,即愈。或過二三年再發,治如前。
治癲狗所傷。用斑蝥二十一個,去頭翅並足,用糯米一勺。先將七個入米內微火炒,不令米赤,去此斑蝥,別用七個,再于前米內炒令斑蝥色變,復去之;又別用七個,如前法炒,以米出青煙為度。去斑蝥不用,以米研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許,空心調服。頃又再進一服,以小便利下惡物為度。如不利,再進一服。利後腹肚疼痛,急用冷水調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則有傷。或煎黃連水亦可。不宜便食熱物,或以益元散水調服尢妙。
﹝世﹞瘋狗咬。取小兒胎發炒香敷;野菊花研細,酒調服,盡醉止,效。
﹝世﹞治癲犬所傷,或經久復發,無藥可療者,用之極驗。
雄黃(色極明者,五錢) 麝香(五分)
上研勻,用酒調二錢服。如不肯服者,則捻其鼻而灌之。服藥後,必使得睡,切勿驚起,任其自醒。候利下惡物,再進前藥,則見效矣。
﹝丹﹞痴犬咬人。搗地黃汁飲之,並涂瘡口愈。又方,煮地榆汁飲之,兼細末敷瘡上,服方寸匕,日三,忌酒。若瘡瘥者,搗生韭汁,飲一二升。(《梅師》《肘後》同。)瘋犬咬後,毒發如狗叫聲。于化人壇拾頭頂骨,燒末敷之。瘋狗咬,毒發如狗叫者,百方不治。以人骨燒末之,水下方寸匕,雖煩亂者亦治。(《梅師》)
驢涎馬汗瘡
﹝丹﹞驢涎馬汗入瘡,腫漸甚,可急治之,遲則毒深不治。以生烏頭末敷瘡口上,良久,黃水出立安。
﹝世﹞治驢涎馬汗入瘡。用遠志去心為末,酒調涂。又方,用冬瓜、青皮陰干為末,貼瘡上。
又方,馬汗入肉,毒氣引入如紅線者。急用烏梅肉嚼爛,涂瘡上。一方,用烏梅和核爛研,用好醋和成膏,先將瘡口針破,出盡紫紅血,拭干敷上,以帛縛定。王氏治驢涎馬汗毒所傷,白礬飛過,黃丹炒令紫色,各等分相裹合,以貼患處。
﹝盂﹞馬齒莧,又主馬毒瘡。以水煎,令服一升,一半涂瘡上。濕癬白禿。以馬齒膏和灰涂效。
附︰豬馬畜瘡
﹝丹﹞治豬畜瘡豬 方。
蛇床子 剪草 白礬 苦參 巴豆末加羯羊糞、桐油和敷之。(《陶氏》)
﹝垣﹞馬老鼠瘡二方。(其瘡未詳。)
黃 (一兩半) 甘草(七錢) 黃芩(酒炒,半兩) 黃連(生用,一兩) 黃柏(酒,七錢)連翹(七錢) 蒼術 當歸梢 升麻(各一兩) 麻黃根(八錢) 防風(二錢) 澤瀉(七錢)羌活 本(各三錢)
上為細末,水二大碗,煎至一碗,冷灌之,神效。馬老鼠,出足陽明太陰經分野,大渴,小便多草墁。
升麻(二錢半) 葛根(一錢) 連翹(二錢) 當歸身(一錢) 甘草(炙,一錢) 蒼術(一錢半)黃柏(二錢半) 黃芩(一錢) 紅花(少許) 黃連(五分) 杏仁(五個) 黃 (二錢) 生地(一錢)琥珀(三分) 麻黃(冬月加五分) 豬苓 柴胡(一錢半) 白茯苓(一錢半) 澤瀉
上為細末。每服半兩,水二碗,煎至一碗,冷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