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七•肺大腸部 肩背痛

類別︰子部 作者︰明•樓英 書名︰醫學綱目

    肩背痛屬肺分野病。經雲︰西風生于秋,病在肺 ,在肩背,故秋氣者病在肩背。又雲︰秋肺太過為病,在外則令人逆氣,背痛慍慍然是也。

    ﹝垣﹞《脈經》雲︰風寒汗出,肩背痛,中風小便數而欠者,風熱乘其肺,使肺氣郁甚也,當瀉風熱以通氣,防風湯主之。

    柴胡 升麻 黃 (各一錢) 防風 羌活 陳皮 人參 甘草(各五分) 本 青皮(各三分)

    黃柏(一分) 白蔻仁(二分)

    上 咀,作一服,水煎,溫服食後。氣盛者宜服,面白脫色氣短者勿服。

    肩背痛不可回顧,此手太陽氣郁而不行,以風藥散之。

    ﹝丹﹞治一男子忽患背胛縫有一線痛起,上肩跨至胸前側脅而止,其痛晝夜不歇,不可忍,診其脈弦而數,重取豁大,左大于右。予意背胛小腸經也,此必思慮傷心,心髒未病而腑小腸先病,故痛從背胛起。及慮不能決,又歸之膽,故痛至胸脅而止。乃小腸火乘膽木,子來乘母,是為實邪。詢之,果因謀事不遂而病。故用人參四分,木通二分煎湯,使吞龍膽丸數服而愈。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全文見診病傳變。)

    運氣 肩背痛皆屬火攻肺病。經雲︰歲火太過,民病肩背熱。又雲︰少陰司天,熱淫所勝,病肩背 缺盆中痛。又雲︰歲金不及,其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治以寒劑是也。

    針灸 肩背有二法︰

    其一取肺。經雲︰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又雲︰肺手太陰之脈,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寒汗出,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是也。

    其二取腎。經雲︰邪在腎則病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涌泉、昆侖,視有血者盡取之是也。

    ﹝《玉》﹞肩背痛連胛︰胛縫(在背 骨下,直腋縫尖及臂,取二寸半,瀉六吸。) 五樞(二寸半,瀉八吸。)

    ﹝世﹞肩背胛痛︰昆侖 懸鐘 肩井

    ﹝《東》﹞肩背頸項腋前痛,與胸相引者︰涌泉(一分,見血,妙。) 前腋(刺面上一寸。)

    又法︰氣舍(五分) 天 (灸) 曲池(一寸半。) 天井(五分)

    ﹝《甲》﹞肩背痹痛不舉,血瘀肩中,不能動搖,巨骨主之。肩背不可自帶衣,臂腕外側痛不舉,陽谷主之。肩背欲折, 如拔,手不能自上下,養老主之。項背痛引頸,魄戶主之。肩痛胸滿淒厥,脊背急強,神堂主之。肩背髀痛,臂不舉,寒熱淒索,肩井主之。

    ﹝通玄﹞肩背痛,手三里主之。

    ﹝《素》﹞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平人氣象論)

    肩痛

    針灸 肩痛有三法︰

    其一取手陽明。經雲︰大腸手陽明之脈所生病者,肩前 痛,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手太陽。經雲︰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肩似拔, 似折,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其三取筋,經雲︰手太陽之筋病,繞肩胛引頸而痛,應耳中鳴痛,手陽明足太陽之筋皆病,肩不舉,皆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 也。

    ﹝《東》﹞肩不可動,臂不可舉︰肩 (二寸半。) 巨骨(五分。) 清泠淵(一寸。) 關沖(五分。)

    ﹝《玉》﹞肩端腫︰肩 (二寸半,瀉九吸。) 腕骨(七分,先瀉後補。) 兩胛痛︰肩井(二寸半,不宜久停針。) 支溝

    ﹝《甲》﹞肩腫不能顧,氣舍主之。肩中熱,指臂痛,肩 主之。肩肘中痛難屈伸,手不可舉,腕重急,曲池主之。肩肘節酸重,臂痛不可屈伸,肘 主之。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頭痛,陽池主之。肩重,肘臂痛不可舉,天宗主之。肩胛周痹,曲垣主之。肩胛中痛而寒至肘,肩外 主之。肩膊閉急,淒厥惡寒,魄戶主之。肩痛不可舉,天 、秉風主之。肩重不舉,臂痛,肩 主之。肩不可舉,不能帶衣,清泠淵主之。肩痛不可舉,引缺盆雲門主之。


如果你對醫學綱目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學綱目》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