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八)治心病方 安魂湯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錫純 書名︰醫學衷中參西錄

    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致驚悸不眠。

    龍眼肉(六錢) 酸棗仁(四錢,炒搗) 生龍骨(五錢,搗末) 生牡蠣(五錢,搗末) 清半夏(三錢) 茯苓片(三錢) 生赭石(四錢,軋細)

    若服一兩劑後無效者,可于服湯藥之外,臨睡時用開水送服西藥臭剝一瓦,借其麻痹神經之力,以收一時之效,俾湯劑易于為力也。

    方書謂︰痰飲停于心下,其人多驚悸不寐。蓋心,火也,痰飲,水也,火畏水刑,故驚悸至于不寐也。

    然痰飲停滯于心下者,多由思慮過度,其人心髒氣血,恆因思慮而有所傷損。故方中用龍眼肉以補心血,酸棗仁以斂心氣,龍骨、牡蠣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飲,赭石以導引心陽下潛,使之歸藏于陰,以成瞌睡之功也。

    一媼,年五十余,累月不能眠,屢次服藥無效。診其脈有滑象,且其身形甚豐腴。知其心下停痰也。為制此湯,服兩劑而愈。

    一婦人,年三十許,一月之間未睡片時,自言倦極仿佛欲睡,即無端驚恐而醒。診其脈左右皆有滑象,遂用苦瓜蒂十枚,焙焦軋細,空心時開水送服,吐出膠痰數碗,覺心中異常舒暢,于臨眠之先又送服熟棗仁細末二錢,其夜遂能安睡。後又調以利痰養心安神之藥,連服十余劑,其證永不反復矣。

    《內經》邪客篇有治目不得瞑方。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水沸,置秫米一升,制半夏(制好之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渣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知覺好也)。故其病新發者,復杯則臥,汗出而已矣,久則三飲而已也。觀此方之義,其用半夏,並非為其利痰,誠以半夏生當夏半,乃陰陽交換之時,實為由陽入陰之候,故能通陰陽和表里,使心中之陽漸漸潛藏于陰,而入睡鄉也。秫米即蘆稷之米(俗名高粱),取其汁漿稠潤甘緩,以調和半夏之辛烈也。水用長流水,更揚之萬遍,名曰︰“勞水”,取其甘緩能滋養也。薪用葦薪,取其能暢發腎氣上升,以接引心氣下降,而交其陰陽也。觀古人每處一方,並其所用之薪與水及其煎法、服法,莫不詳悉備載,何其用心之周至哉!

    按︰《內經》之方多奇驗,半夏秫米湯,取半夏能通陰陽,秫米能和脾胃,陰陽通、脾胃和,其人即可安睡。故《內經》謂“飲藥後,復杯即瞑”,言其效之神速也。乃後世因其藥簡單平常,鮮有用者,則良方竟埋沒矣。門生高××治天津劉姓,年四十二,四月未嘗少睡,服藥無效,問治法于愚,告以半夏秫米湯方。高××因其心下發悶,遂變通經方,先用鮮萊菔四兩切絲,煎湯兩茶杯,再用其湯煎清半夏四錢服之。時當晚八點鐘,其人當夜即能安睡,連服數劑,心下之滿悶亦愈。


如果你對醫學衷中參西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學衷中參西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