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七、柴胡醫勞病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吳鞠通 書名︰醫醫病書

    柴胡非醫癆損藥也。宋元以來.多有以柴胡退癆損之午後身熱。《本經》稱其主心腹脹、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並無治虛損之明文。汪庵《本草備要》中則稱其治虛勞肌熱.並引李時珍之言曰︰勞有五,若勞在肝、膽,心、心包,有熱,則柴胡乃手足厥陰、少陽必用之藥;勞在脾胃,有熱,或陽氣下陷,則柴胡為升清退熱必用之藥;惟勞在肺、腎者,不可用耳,寇氏一概擯斥,殊非通論。按李時珍一生學同,博而不精,汪氏為其所惑,反怪寇氏之不通。嗚呼冤哉!蓋汪氏只于紙篇上用工夫,並未將自己之心識對著病人之病機上用工夫。井蛙之見,簡陋之書,讀之愈多,貽害愈甚。按柴胡之妙.其芳香之氣.從土中上透雲霄,凡外感陷癥,非此不可。濕、燥、寒三者陰邪,用處最多;風、火、暑三者陽邪.即斷不可用。惟伏暑系陷伏之癥,借以升提,俾邪從中土之下,上升外出。若勞損斷不可用者也。按經謂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其熱也,由于陰虛,尚可再用升提.使下竭上厥哉?或曰︰古人以柴胡治勞熱,倘不見效,必不敢筆之于書,子何以不敢從其說哉?曰︰是有若大分別,從古糊涂,至今而莫之辨也。《中庸》曰︰明辨之,而後可以篤行之。蓋陰虛者,午後身熱,至子、丑而自退,人所共知;陰邪與陷下之邪亦午後身熱,至子、丑而解.余《溫病條辨》中謂陰邪自旺于陰分,則人皆不知也。其幾微之辨,在退燒之際,勞病多無汗而熱自退,陰邪、陷癥退熱時,必微微汗出也。前人所治之勞熱,非真勞也,乃陰邪與陷癥也。以其外形午後發熱與勞病相似.混而同之,真以為柴胡退勞損熱矣,誤人不淺。若真陰虛之暮熱而用柴胡.不死不止。


如果你對醫醫病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醫病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