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三十二、喘

類別︰子部 作者︰明•孫一奎 書名︰醫旨緒余

    生生子曰︰《內經》雲︰“諸氣憤郁,皆屬于肺。”諸滿喘嘔,亦屬于肺,以肺主氣者也。諸喘氣逆者,乃陽火急數而然也。一呼一吸為一息,呼隨陽出,吸隨陰入,呼吸之間,脾受其氣,通乎營衛,合乎陰陽,熱則息急氣粗,寒則息遲氣微。今之喘逆,由火熱而息急也,或六淫所傷,七情所感,或脾腎俱虛,或脾濕腫滿,或本髒氣虛,或瘀血傷滯,皆所以致之,要當合脈認病,合病制方,庶無差失之患矣。

    又曰︰方書有雲治喘嗽者,有雲治痰喘者,有雲治喘逆氣急者,有雲氣喘者,不可不分別明白,究治此病,虛實攸系匪輕。驗今之喘嗽者,既嗽而兼有喘聲也。痰喘者,喉中有痰,或出或不能出,抬肩擷項者是也。喘逆氣急者,無痰嗽而獨氣急作喘聲也。氣喘者,較逆急勢則稍緩耳。前二者,兼痰兼嗽,蓋有雜癥以干之,故治有汗吐下之不同也,後二者,乃本髒氣虛,或陰虛火動,及產後喘急者,為孤陽幾于飛越,治惟補之、斂之。攻補之不同,由虛實之異路也;少有差忒,則輕者重,重者死矣。予于喘嗽二病,尋究端倪,會類治法,逐證填方,不以重復自嫌,其間搜集不盡者,將俟後之明敏,藉此為左券雲爾。

    喘而無汗者,宜解表。

    喘而有汗者,宜和營衛,固腠理。

    腹滿,脈沉實者,為內實,當下之。

    發時有痰吐出者,宜化痰。

    發時有痰不能出者,宜開提之。

    食積痰逆者,宜導痰運脾。

    飲水多者,宜滲利之。

    久嗽不已,痰壅胸膈氣實者,宜吐之。

    心火形肺者,宜清心熱。

    氣從小腹上沖,乃沖脈之火,宜調中益氣湯加黃柏、知母以降之。

    脈數無力者,宜滋陰降火。

    產後喘急者,郭氏謂孤陽絕,陰極,為難治。

    本髒氣虛及久喘,攻擊太過者,宜人參、五味、阿膠之類補之。

    新喘氣實者,宜葶藶、枳殼、桑皮之類瀉之。

    腫滿脾虛,不能攝水,上迫于肺,喉中作水雞聲者,或小青龍湯,或導水丸,桑皮、赤小豆、瞿麥之類決之。瘀血凝滯胸膈者,或韭汁之類以活之。


如果你對醫旨緒余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旨緒余》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