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西塘感癥(上) 感癥總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高鼓峰 書名︰醫宗己任編

    感癥。即所謂傷寒癥也。古人以霜降以後。春分以前。直感寒邪者。名之為傷寒。(觀此。愈見春變為溫。夏變為熱之說之謬矣。)今統四時通行之癥言之。謂之感癥。大抵邪之所感。必先皮毛。而後經絡。由經絡而入髒腑。(由絡傳經。由經入腑。須分看。)然按內經所指為髒。及諸方書所稱為腑。都言胃耳。(全書大旨。所重惟此。)蓋六經經也。在肌肉之中。(東莊雲。肌肉不能傳變。肌肉之中。皆經絡也。經絡皆謂之中。里則腑髒。表則皮毛。腑髒之氣血。惟經絡傳達。外邪之壅熱。亦惟經絡傳變。故陽明少陽。皆從中治。中者經病。非胃與膽病也。經病用和解。和解亦必由汗散。然非開發皮毛之法矣。蓋邪初客表。經中陰津未傷。但啟其竅。而汗自通及熱傳中經。血液燔爍。竅雖啟而汗為熱隔。不能達外。庸工不知。尚用風熱之藥。以發其表。益助熱而耗陰。津原干涸。究竟不得汗而斃者多矣。仲景和解。只清解熱邪。而津液自存。陰汁既充。涌出肌表。而外邪自然渙散。此養汗以開玄府。與開玄府以出汗之迥乎不同也。)膀胱胃膽脾腎肝。腑也髒也。在軀殼之里。玄府閉塞。本身之熱。壅遏經絡。以漸入里。而諸經之井榮俞經原合。各有交接之處。由是自太陽而陽明。由陽明而少陽。而太陰少陰厥陰矣。此傳經之次第也。(東莊雲。太陽經在最外一層。故邪入皮毛。即先傷之。皮毛不能傳變。由太陽之絡傳經。而後內入諸經也。邪客于皮毛。即玄府閉。人身髒腑之氣。無刻不與外氣通。故和暢。玄府閉則內氣不能泄而生熱。非風寒能變熱也。此時但發其皮毛。玄府開而邪隨汗散矣。麻黃桂枝。汗皮毛之方。非解中之方也。表不解則熱積而日甚。從本經反而之內。及各經井榮俞經原合交會之處。則熱交于他經。而各經病見矣。注中邪客于皮毛即元府閉九字。當移接和暢下。使人讀之一氣貫通。尤覺醒亮。)顧當其傳經也。井榮俞經原合之中。邪氣郁勃。既不得從玄府透達。則必向里而走空隙。而十二髒腑之中。惟胃為水谷之海。其上有口。其下有口。最虛而善受。故六經之邪。皆能入之。邪入則胃實矣。胃實則津液干矣。津液干則死矣。(數語道盡感癥致死根由。彼肆用劫風燥液之劑。天人生命者。只坐不知此義耳。然閱此自應悔從前之誤。而急思變計矣。胃為五谷之海。六腑之大源。又主肌肉。而陽明行氣于三陽。主乎津液。旨哉斯言。)經所雲陽明中土。無所復傳是也。故傷寒書所稱髒腑。皆專指胃而言。非兼指膀胱膽脾腎肝而言。或曰。傷寒有膀胱膽脾腎肝氣絕而死者何與。曰。此乃熱邪從本經絡逼入。如少陰經邪盛。直逼腎髒。因致水竭是也。非傳經之謂也。然如此者亦絕少。總之傷寒無膀胱傳胃。胃傳膽。膽傳脾。脾傳腎。腎傳肝之法也。此處學人宜深考。又傷寒之癥。有陰陽表里之不同。人之感者。有虛實新久之各異。而病之見也。有本癥變癥兼癥之殊致。今將傷寒本癥列于前。變癥次之。兼癥又次之。而一癥之中。又分攻補之兩途。以便業是科者之觀覽焉。


如果你對醫宗己任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宗己任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