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卷上 \ 眼部 眼胞菌毒

類別︰子部 作者︰清•吳謙 書名︰醫宗金鑒

    【方歌】菌毒生于眼睫邊,如菌黃亮水皰圓,頭大蒂小漸垂出,脾濕郁熱結凝堅。

    【注】此證生于上下眼胞睫邊,初如菌形,頭大蒂小,黃亮水皰,或有頭小蒂大者,漸長垂出,堅凝不痛;有纏綿經年不愈者,以致目病。蓋眼胞屬脾,其經素有濕熱,思郁氣結而生也。初起宜用清涼圓洗即消。有經年皮厚,消之不應者,法當用軟綿紙蘸水潤眼皮菌毒處,少頃,用左手大指甲墊于患根,上手持鈹針尖頭齊根切下,血出不紡,即用翠雲錠磨濃涂之,其血即止,內服涼膈清脾飲。忌海腥、煎炒。

    方劑︰清涼圓組成︰當歸尾石菖蒲赤芍藥(各二錢)川黃連(生)

    地膚子杏仁(生,各一錢)

    羌活(五分)膽礬(二分)

    共研粗末,以大紅綢包之,如櫻桃大,甜滾水浸泡,乘熱蘸洗,勿見塵土。

    【方歌】清涼圓內用川連,歸尾菖蒲芍膽礬,羌活杏仁地膚子,菌毒初起洗之痊。

    方劑︰翠雲錠子組成︰杭粉(五兩)銅綠黃連(各一兩)輕粉(一錢)

    共為細末,用糯米百粒,水一碗,煎半碗去米;再煎至三分,和藥作錠,陰干。用時水磨令濃,以雞翎蘸涂患處。

    【方歌】翠雲錠子能止血,銅綠輕杭黃連強,共為細末和成錠,菌毒切後涂之良。

    又方︰涼膈清脾飲組成︰生地黃連翹(去心)

    梔子(生研)薄荷荊芥防風石膏(﹝火段﹞)黃芩赤芍(各一錢)甘草水二鐘,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遠服。

    【方歌】涼膈清脾生地黃,連翹梔子薄荊防,石膏芩芍兼甘草,醫治菌毒服即康。


如果你對醫宗金鑒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宗金鑒》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