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陰陽寒熱各從類生服藥同象

類別︰子部 作者︰元•王好古 書名︰陰證略例

    假令附子與大黃合而服之,晝服則陽藥,成功多于陰藥,夜服則陰藥成功于陽藥,足從其類也。況人之疾,獨不然乎!若病陽癥,晝則增劇,夜則少寧;若病陰癥,晝則少寧,夜則增劇。是人之陰陽寒熱,從天地之行陰行陽也,寒熱之化,以此隨之。故前人治陰證用陽藥,續于夜半之後者,所以卻類化之陰,而接身與子所生之陽也。《通玄類證》雲︰小建中湯後亦舉日三夜二,及尺脈不至者加黃 。

    予嘗雲︰大便軟者宜湯,大便結者宜丸,以丸蜜潤也。仲景治霍亂吐下,脾濕大勝,而用丸何也?

    答曰︰以濕言之,豈有潤之之理,此正濕已太過,津液極亡,所以轉筋也。筋得血而養,故能屈伸。利下既多亡陰,失血反成枯燥,燥則所以不能屈伸也。故濕劑以潤之,只用丸也,與婦人血崩過極不止而用四物湯潤劑同意。十劑之法,要當謹察。

    理中湯

    人參(一兩) 干姜(炮) 甘草(炙) 白術(各二兩)

    腹痛者,加人參一兩。寒者,加干姜一兩半。渴欲得水者,加白術一兩半。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姜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或四肢拘急腹痛者,或腹滿下利轉筋者,去術,加附子一枚,生用。

    上銼如麻豆大,每秤三錢,水一盞半,煮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海藏雲︰理中湯加減八法,並無寒藥。吐利後有表者表之汗出厥者溫之;既吐且利,小便復利,大汗出,內寒外熱者亦溫之;至于吐下後,汗出不解,厥逆脈欲絕者,四逆主之。以是知此候無陽證,皆陰證也。仲景人參桂枝湯,理中湯加桂枝,太陽未除,下之成協熱利,心下痞,表里不解者;《活人》此理中湯內加青陳皮,名治中湯,治胸膈病;許學士改《活人》方,作補脾丸,治勞則補子,如子富而父不貧,不特虛則補其母也。

    以上三證,若有外感與內證飲冷極者,宜五積散。


如果你對陰證略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陰證略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