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早年居淮南于陳復初契家齋堂得東原郭文才甫家傳瘡科心要二卷持行四方按法每擇用 之多 獲奇效故不敢湮沒其道因取東垣先生諸試效法雜以古今名方于下每附丹溪先生外科精要發揮 之旨以為通變之義亦學人之一助雲辛涼發散之劑 東垣黃連消毒散治癰疽發于腦項或背太陽經分腫勢外散熱毒 發麻木不痛者宜先灸之或 痛而發熱並宜服此 黃連(制) 羌活(各一錢) 黃芩 黃柏(各半錢酒制) 生地黃 知母(制) 獨活 防風 當 歸尾 連翹(各四分) 本 防己 桔梗(各半錢) 黃 甦木 陳皮 澤瀉(各二分) 人 參甘草(各三分) 上 咀水煎 按元好問記雲素飲酒于九月中患腦之下項之上出小瘡後數日腦項麻水腫勢外 瘍醫遂處 五香 連翹至八日不下而雲不可速療十八日得膿俟膿出用藥或砭刺三月乃可平四月如故予記醫經凡 瘡見膿九死一生果如醫言則當有束手待斃之悔矣乃請明之診視且謂膏粱之變不當投五香五香 已無及當先用火攻之策然後用藥以大艾炷如兩核許者攻之至百壯乃痛覺次為處方雲是足太陽 膀胱之經其病逆當反治脈中得弦緊按之洪大而數又且有力必當仗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 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如可使必已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以時言之可收不可汗經與病 禁下法當結者散之咸以KT 之然寒受邪而禁咸諸苦寒為君為用甘寒為佐酒熱為因用為使以辛溫 和血大辛以解結為臣三辛三甘益元氣而和血脈淡滲以導酒濕扶持秋令以益氣瀉火以入本經之 藥和血且為引用既以通經為主用君以黃芩連柏生地黃知母酒制之本經羌活獨活防風 本防己 當歸連翹以解結黃 人參甘草配諸苦寒者三之一多則滋營氣補土也生甘草瀉腎之火補下焦元 氣人參橘皮以補胃甦木當歸尾去惡血生地黃補血酒制防己除膀胱留熱澤瀉助秋去酒之濕熱凡 此諸藥必得桔梗為舟楫乃不下沉投劑之後疽當不痛不拆食進體健如言服之投床大鼾日出乃寤 以手捫瘡腫減七八至瘡痂斂都十四日而已世醫用技豈無取效者至于治效之外乃能歷數體中不 言之秘平生所見惟明之一人而已 詳見試效方內托羌活湯治足太陽經中左右尺脈俱緊按之無 力尻臀生癰堅硬腫痛大作 羌活 黃柏(酒制各二錢) 防風 本 當歸尾(各一錢) 肉桂(三分) 連翹 甘草( 炙) 蒼術 陳皮(各半錢) 黃 (一錢半) 上 咀水酒各半煎食前溫服取汗 白芷升麻湯治手陽明經分臂上生癰左右寸部脈皆短中得之俱弦按之洪緩有力此得之八風 之變者也 白芷(一錢半) 升麻 桔梗(各一錢) 甘草(炙半錢) 黃 黃芩(酒制各四錢) 生黃 芩(三錢) 紅花(半錢) 上 咀作二服每水酒各半煎食後溫服 內托黃 柴胡湯治瘡生腿內近膝股或癰或附骨癰初起腫痛勢大此足大陰厥陰之分脈細而 弦按之洪緩有力 黃 (二錢) 柴胡(一錢) 羌活(半錢) 連翹(一錢半) 肉桂(三分) 土瓜根(酒制一 錢) 生地黃(二分) 黃柏(二分) 當歸尾(七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分酒一分煎食前服 內托黃 酒煎湯治瘡生腿外側或因寒濕得附骨癰于足少陽經分微侵足陽明經堅硬漫腫行 步作痛或不能行 柴胡(一錢半) 連翹 肉桂 大力子(炒各一錢) 黃 當歸尾(各二錢) 黃柏(半錢) 升麻(七分) 炙甘草(半錢) 上 咀水酒各半煎食前服 按以上諸方有脈病證治之例立方之旨皆東垣試效法也學人識之則臨病處方當有所據矣 當歸拈痛湯治一切風濕熱毒浸淫瘡瘍下注濕毒腳膝生瘡赤腫里外 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 脈沉緊實數動滑者並宜服之 羌活(半兩) 人參 苦參(酒制) 升麻 葛根 蒼術(各二錢) 炙甘草 黃芩(酒制) 茵陳葉(酒炒各半兩) 防風 當歸身 知母(酒制) 澤瀉 豬苓(各三錢) 白術(一錢半) 上 咀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服臨睡再服之 按此足太陽陽明三陰藥也東垣本處為治腳氣濕熱之劑然世人用治以上諸瘡甚驗故錄之 內托升麻湯治婦人兩乳間出黑頭瘡瘡頂陷下作黑眼子其脈弦洪按之細小宜服之並乳癰初 起亦治 升麻 葛根 連翹(各一錢半) 肉桂(三分) 黃 (一錢) 當歸身(一錢) 黍粘子(半 錢) 黃柏(二分) 炙甘草(一錢) 上 咀作一服水二分酒一分同煎食後服 按此足陽明厥陰藥也 散腫潰堅湯治馬刀瘡結硬塊子堅如石者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至肩上或入脅下皆手足少陽經 中及瘰 遍于頦或至頰車堅硬如石在足陽明經中所出或二證瘡已破流膿水並皆治之 柴胡(四錢) 升麻(三分) 草龍膽(半兩酒制炒) 黃芩(八錢二半酒炒) 炙甘草(三錢) 桔 梗(半兩) 連翹(三錢) 栝蔞根(半兩酒制) 當歸尾 白芍(各二錢) 黃柏(酒制去皮) 知 母(酒制各半兩) 葛根(二錢) 黃連(一錢) 京三稜(酒制微炒) 廣術(制如上各三錢) 昆 布(淨半兩) 上件 咀每服六錢或七錢水二盞八分先浸多半日煎至一盞去渣熱服于臥處身腳在高處頭 低垂 每含一口作十次咽服畢根據常安臥取藥在膈上停蓄故也另攢半料作極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 服百丸或百五十丸用此湯一口送下食後服之藥多少量病患虛實應服藥皆效此例 升麻調經湯治頦下或至頰瘰 此證出足陽明胃之經中來也若瘡深遠隱曲肉底是足少陰腎 中來也乃戊傳癸腎是夫胃傳妻俱作塊子堅硬大小不等並皆治之或作丸服亦得 升麻(八錢) 葛根(五錢) 草龍膽(酒制炒) 黃芩(酒制各半兩) 當歸尾(三錢) 桔梗 連 翹(各半兩) 芍藥(三錢) 黃柏(酒炒一錢) 知母(酒炒一兩) 黃連 廣術(酒炒) 甘草( 炙) 京三稜(酒炒各半兩) 生黃芩(四錢) 上件另秤一半作末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或百五十丸一半多作 咀每服秤半兩若能食 便硬可旋加至七八錢服如潰堅湯法此制之緩也 連翹散堅湯治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名曰馬刀從手足少陽經中來也 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未破皆治之 柴胡(一兩二錢) 連翹 當歸尾(酒制) 芍藥 生黃芩(各半兩) 炙甘草(三錢) 土瓜 根( 酒炒) 草龍膽(酒制四次各一兩) 蒼術(二錢) 黃芩(酒炒二次二錢) 黃連(酒炒二次二錢 )廣術 京三稜(細切各半兩同廣術酒制一次微炒干) 上件另秤一半蜜丸如綠豆大如上法服 咀和勻每服半兩服如上法亦緩治之 按以上三方本于經分用藥潰堅散郁之劑也消腫湯治馬刀瘡 柴胡(二錢) 連翹(三錢) 當歸尾 甘草(各一錢) 生黃芩(二錢) 紅花(少許) 黃連 黍粘子(炒各半錢) 栝蔞根 黃 (各一錢半) 上件每服半兩或一兩水煎熱服食後 按此足少陽例藥也 柴胡通經湯治小兒項側有瘡堅而不潰名曰馬刀 柴胡 連翹 當歸尾 黃芩 生甘草 黍粘子 桔梗 京三稜(各二分) 紅花(少許) 黃連(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煎稍熱服 按此手少陰太陰足少陽厥陰藥也東垣諸法類此者甚多茲不詳錄郭氏亦有治瘰 數方本攻 里內消之劑故附于後雜方內 郭氏升麻牛蒡子散治時毒瘡疹脈浮洪在表者瘡發于頭面胸膈之際 升麻 牛蒡子 甘草 桔梗 葛根 玄參 麻黃(各一錢) 連翹(二錢) 上 咀姜三片水二盞作一服 中和湯治時毒脈弦洪在半表里者 菖蒲 牛蒡子 羌活 川芎 防風 漏蘆 荊芥 麥門冬 前胡 甘草 上 咀每服一兩水煎 按此並出足太陽陽明例藥也 機要方治結核耳前後或耳下頷下有者皆瘰 也桑椹二斗極熟黑色者以布裂取自然汁砂器 屬性武火慢熬成薄膏子每日白湯點一匙食後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