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積聚治法 削堅之劑

類別︰子部 作者︰元明•徐彥純 書名︰玉機微義

    楊氏木香檳榔煎丸治脾積氣塊腹脅走痛口吐清水 肉豆蔻(五枚) 木香 肉桂(各一兩) 檳榔(七枚) 干漆(半兩炒令煙盡) 砂(半兩 另研) 胡椒(四十九粒) 上為末次入 砂和勻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七丸橘皮湯下 按此治肉積寒積藥也入氣血之分 局方丁香脾積丸治諸般食積氣滯胸脹滿心腹刺痛 丁香 木香 巴豆 高良姜(醋煮各半兩) 莪術(一兩) 三稜(二兩) 青皮(一兩) 皂 角(三大挺燒) 上入百草霜三匙同碾細為末糊丸如麻子大每十丸至二十丸 按此治寒冷食積藥也 鄧山房感應丸治食積化宿滯 黑角沉香 檀香 丁香 木香 陳皮 青皮 黃連 砂仁 香附子 半夏 三稜 蓬術 (煨各一兩為細末) 肥烏梅(百錢重) 巴豆(三百粒肥白者去衣膜心) 上用瓷器一只盛巴豆上以梅肉蓋之卻用米醋浸過與梅肉平于甑坐蒸至極熟以巴豆紅色為 度卻擂二件如泥用糯米飯和前藥勻搗千百下丸如蘿卜子大每十丸湯下 按此下氣積食積藥也 宣明積氣丹治一切新久沉積氣塊面黃黑瘦 瘕積聚口吐酸水 檳榔(二個) 芫花 京三稜 黃連 牛膝 樟柳根(各一兩) 肉豆蔻(二個) 砂(二 錢) 青皮 陳皮 石菖蒲(各三錢) 大戟 大黃 甘遂 白牽牛 干姜 青礞石 干漆(各半兩) 蓬術(一兩) 巴豆 木香(各二錢半)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臨臥燒棗湯下量病患虛實加減與服 按此下飲積氣積肉積水積藥也 本事 砂丸治一切積聚痰飲心脅引痛 砂 三稜 干姜 白芷 巴豆(去油各半兩) 大黃 干漆(各一兩) 檳榔 肉豆蔻( 各一個) 木香 青皮 胡椒(各一分) 上為末釅醋二升煮巴豆五七沸復下三稜大黃末同煎五七沸入 砂煎成膏卻入別藥和勻杵 丸如綠豆大每五丸姜湯下 按此下肉積氣積例藥因其中用白芷為散水行氣故更言治痰飲也 破積導飲丸治積塊堅硬飲食不消心下痞悶 木香 檳榔 陳皮 青皮 枳殼(炒) 枳實(炒) 廣術(炮) 三稜(炮) 半夏 神曲( 炒) 麥 干生姜 茯苓 澤瀉 甘草(炙各半兩) 牽牛(頭末六錢)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油) 上細末入巴豆霜令勻姜汁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溫姜湯下 按此治飲積酒積氣積藥也然世俗方類此者甚多大抵多合以熱劑不能以盡病情之變唯此方 庶幾用者自宜取擇 三因破飲丸 方見痰飲門 露丸治傷寒于內氣凝不流結于腸外久為 瘕時作疼痛腰不得伸 廣術 三稜(各酒浸一兩) 干漆(炒五錢) 茴香(炒) 青皮 雄黃 穿山甲(炮各三錢) 砂(四錢研) 輕粉(一錢) 川烏(五錢炮) 麝香(半錢) 巴豆(三十粒去殼同三稜術炒黃色 去巴豆不用) 上細末和勻姜汁糊丸梧子大每三二十丸溫姜湯下空心服 按此治腸覃寒積之劑也 寶鑒見 丹治婦人石瘕狀如懷子者 附子(四錢炮) 鬼箭羽 紫石英(各三錢) 澤瀉 肉桂 玄胡 木香(各二錢) 血竭( 一錢 半) 水蛭(一錢炒煙盡) 檳榔(二錢半) 桃仁(炒三十個) 三稜(五錢) 大黃(二錢同三稜 酒浸一宿焙) 上各研勻酒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前用鹽湯或酒下 按此治血積藥也 溫白丸治心腹絞痛久 癖塊大如杯碗十種水病八種痞塞九種心痛 紫菀 吳茱萸 菖蒲 柴胡 桔梗 厚樸(制) 皂角(去皮尖弦) 茯苓 黃連 桂 川 椒(炒去目) 干姜(炮) 巴豆(去心膜油) 人參(各半兩) 川烏(炮去皮臍二兩半) 上末入巴豆研令勻蜜丸梧子大每三丸生姜湯下 按此治食積寒積藥也 經驗方塌腫神應丸治諸腫蟲毒肚脹如鼓脾癖 瘕氣塊上喘氣急咳嗽倚息不得睡服藥不效 者 三稜 莪術 青皮 陳皮 干漆(燒各一兩) 芫花(七錢半) 大戟(三錢) 砂 巴豆 霜(各一錢) 上前藥和一處用好米醋一大碗慢火上煮醋干為度取出曬干碾為末醋和作丸如梧子大每四 五十 丸生姜湯下五更服隨用椒目六兩蘿白子半斤炒香熟用手帕盛于患處熨如冷再炒熨至再三大小 便行後才住熨以溫稀粥補之 按此治 瘕之劑飲積氣積水積血積藥也 聖散子治遠年積塊 砂(六兩) 川大黃(八兩) 大麥 (六兩) 干漆(燒過) 蓄 茴香(炒) 瞿麥 檳 榔(各一兩) 如婦人干血氣加穿山甲(二兩炮) 上末每五錢溫酒調下仰臥此藥只在心頭至明大便如爛魚小便赤為驗取出並無毒性小兒用 一錢量大小與之 按此氣血藥也 謹按治積之方氣實者故宜峻削故古方多相類近世又多用推逐之劑如剪紅丸蠟丸去積亦是 一法 但不分氣血蟲物諸積之異人之虛實不同往往誤人故皆不錄其或可吐者宜從子和之法氣虛羸弱 者觀東垣諸方已啟其微用者當自求其意而為通變可也


如果你對玉機微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玉機微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