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寒熱門 厥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璐 書名︰張氏醫通

    經雲。厥之為病也。足暴清。胸將若裂。腸若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寒熱客于五髒。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

    按厥論雲。厥之寒熱者。何也。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陰氣衰于下。則為熱厥。曰陽厥者。因善怒而得也。曰風厥者。手足搐搦。汗出而煩滿不解也。曰痿厥者。痿病與厥雜合。而足弱痿無力也。曰痹厥者。痹病與厥病雜合。而腳氣頑麻腫痛。世謂腳氣沖心者是也。曰厥痹者。臥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者為痹。凝于脈者為泣。凝于足者為厥是也。今人又以忽然昏暈。不省人事。手足冷者為厥。仲景論傷寒。則以陽證傳陰。手足寒者為熱厥。主以四逆散。陰證惡寒。手足寒者為寒厥。主以四逆湯。內經厥論之義則不然。蓋足之三陽。起于足五指之表。三陰起于足五指之里。故陽氣勝則足下熱。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論得寒厥之由。以其人陽氣衰。不能滲榮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附子理中湯。論得熱厥之由。則謂其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于脾中。

    腎氣日衰。陽氣獨勝。故手足為之熱也。加減八味丸。

    經雲。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張主也。煩勞則主精絕。)闢積于夏。使人煎厥。(夏暑傷氣而煎厥。氣逆也。)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听。清暑益氣湯。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血積胸中不散。氣道阻礙不行。故為暴逆。)犀角地黃湯。二陽一陰發病。名曰風厥。(肝木克胃。風勝其濕。不制腎水。故令上逆。)地黃飲子。又骨痛爪枯為骨厥。兩手指攣急。屈伸不得。爪甲枯厥為臂厥。身立如椽為肝厥。此皆內虛氣逆也。並宜八味丸。喘而 。狂走登高。為陽明厥。此為邪實。承氣湯下之。厥而腹滿不知人。卒然悶亂者。皆因邪氣亂。陽氣逆。是少陰腎脈不至也。名曰尸厥。卒中天地戾氣使然。急以二氣丹二錢。用陳酒煎。如覺焰硝起。傾放盆內蓋著溫服。如人行五里許。又進一服。不過三服即醒。若膏粱本虛之人。用附子一枚。人參三兩。酒煎分三次服。並灸百會穴四十九壯。氣海丹田三百壯。身溫灸止。艾炷止許綠豆大。粗則傷人。暴厥脈伏。不省人事。莫辨陰陽。急用雞子三枚。煮熟乘熱開豆大一孔。襯粗紙一層。亦開孔對當臍。令熱氣透達于內即甦。然後按脈證療之。如連換三枚不應。不可救矣。

    張介賓曰。厥證之起于足者。厥發之始也。甚至卒倒暴厥。忽不知人。輕則漸甦。重則即死。

    最為急候。後世不能詳察。但以手足寒熱為厥。又有以腳氣為厥者。謬之甚也。雖仲景有寒厥熱厥之分。亦以手足為言。蓋彼自辨傷寒之寒熱耳。實非內經之所謂厥也。觀大奇論曰。暴厥者。不知與人言。調經論曰。血之與氣。並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繆刺論曰。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五絡俱竭。令人身體皆重。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尸。或曰尸厥。若此者。豈止于手足寒熱及腳氣之謂耶。今人多不知厥證。而皆指為中風也。夫中風者。病多經絡之受傷。厥逆者。直因精氣之內奪。表里虛實。病情當辨。名義不正。無怪其以風治厥也。醫中之害。莫此為甚。

    ﹝診﹞ 脈沉微不數為寒厥。沉伏而數為熱厥。沉細為氣厥。芤大為血虛。浮滑為痰。弦數為熱。浮者外感。脈至如喘。名曰暴厥。寸脈沉而滑。沉為氣。滑為實。實氣相搏。血氣入髒。唇口身冷。死。如身和汗自出。為入腑。此為卒厥。

    孫兆治一人。自汗。兩足逆冷至膝下。腹痛不省人事。六脈小弱而急。問其所服之藥。皆陽藥也。此非受病重。藥能重病耳。遂以五苓散、白虎湯十余劑而安。凡陰厥脛冷則臂亦冷。今脛冷臂不冷。則非下厥上行。所以知是陽厥也。

    汪石山治一人卒厥。暴死不知人。先前因微寒數發熱。面色痿黃。六脈沉弦而細。知為中氣久郁所致。與人參七氣湯一服。藥未熟而暴絕。汪令一人緊抱。以口接其氣。徐以熱姜湯灌之。禁止喧鬧移動。移動則氣絕不返矣。有頃果甦。溫養半月而安。不特此證為然。凡中風。中氣。中暑。中寒。暴厥。俱不得妄動以斷其氣。內經明言氣復返則生。若不諳而擾亂其氣。不得復返。致夭枉者多矣。


如果你對張氏醫通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張氏醫通》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