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諸氣門下 肺癰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璐 書名︰張氏醫通

    金匱雲。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于衛。呼氣不入。熱過于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于肺。其人則咳。口干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肺癰之脈。既雲滑數。此復雲微數者。非脈之有不同也。滑數者已成之脈。微數者初起之因也。初起以左右三部脈微。知衛中于風而自汗。左右三部脈數。為營吸其熱而畏寒。然風入衛。尚隨呼氣而出。不能深入。所傷者不過在于皮毛。以漸舍肺俞。而咳唾振寒。茲時從外入者。從外出之易易也。若夫熱過于營。即隨吸氣深入不出而傷其血脈矣。衛中于風。得營中之熱留戀。固結于肺葉之間。乃致血為凝滯。以漸結為癰膿。是則有形之敗濁。必從瀉肺之法而下驅之。安在始萌不救。听其膿成。而致肺葉腐敗耶。

    咳逆上氣。時時唾濁。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火熱之毒。結聚于肺。表之里之。清之溫之。曾不少應。堅而不可攻。惟此無堅不入。聿成蕩滌之功。不可以藥之微賤而忽諸。若因外感所觸而成。當取用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最佳。足可補仲景之未迨也。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吐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此上提之法也。癰結肺中。所以濁唾腥臭。乘其新造未固。提而出之。如其勢已入里。又當引之從胃入腸。此法殊不中用矣。所以宋人附以十六味桔梗湯。兼合葶藶瀉肺之意。外內合邪之治也。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此治肺癰吃緊之方也。肺中生癰不瀉其肺。更欲何待。然日久癰膿已成。瀉之無益。日久肺氣已索。瀉之轉傷。惟血結而膿未成。當亟以瀉肺之法奪之。若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為表證未罷。當先與小青龍湯一劑。後乃服之。

    石頑曰。肺癰危證。乘初起時。極力攻之。庶可救療。金匱特立二方。各有主見。如患人平昔善飲嗜啖。痰濕漸漬于肺。宜皂莢丸。肥盛喘滿多痰。宜葶藶大棗瀉肺湯。千金補所不足。復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以治風寒客邪感觸發熱之證。葦睫湯以治心脾過勞。肺氣不化。水道不利之疾。功效最速。宋人又有十六味桔梗湯。雖未盡善。亦可以備諸治之采用。若畏其峻。而守王道之方。真養癰以待斃耳。明眼者辨治宜早也。

    凡咳嗽吐臭稠痰。胸中隱痛。鼻息不聞香臭。項強不能轉側。咳則遺尿。自汗喘急。呼吸不利。飲食減少。脈數盛而芤。惡風毛聳。便是肺癰之候。蓋由感受風寒。未經發越。停留肺中。蘊發為熱。或挾濕熱痰涎垢膩。蒸淫肺竅。皆能致此。慎不可用溫補保肺藥。尤忌發汗傷其肺氣。往往不救。金匱皂莢丸、葶藶大棗瀉肺湯、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葦睫湯。宋人十六味桔梗湯。俱肺癰專藥。初起用葦睫湯。此方大疏肺氣。服之使濕瘀悉趨溺孔而去。一二服即應。脈浮表熱。加蔥白、香豉。氣口脈盛。加犀角、竹茹。痰多。加貝母、蔞仁。蛤粉。引痛。加紫菀、白蜜。初起咳逆不利。二味桔梗湯加貝母、紫菀。多汗。加防己、黃 。潰後唾膿血不止。葶藶薏苡瀉肺湯隨證加減。咳有微熱煩滿。胸中塊壘甲錯者。千金用合歡皮一味。日取掌大一塊煎湯服。平昔勞心思慮多郁火人。唾臭痰鮮血。此屬陰火。但與生料六味丸加麥冬、紫菀之類。若誤投參、 補氣補火。臭痰轉甚者。急宜上法加童便。服之自清。初起疑似未真。生大豆絞漿飲之。不覺腥氣。便為真候。大抵聲音清朗。膿痰稀澤。或間有鮮血。飲食知味。胸脅不疼。或咳則微痛。痛在右畔肺之長葉。而坐臥得寧。形色如常。便溺自調者可治。若潰後大熱不止。時時惡寒。胸中隱痛。痛在左畔肺之短葉。此金氣淺薄。潰後最難平復。而喘汗面赤。坐臥不安。飲食無味。膿痰腥穢不已者難治。若喘鳴不休。唇反。咯吐膿血。色如敗鹵。 臭異常。正氣大敗。而不知痛。坐不得臥。飲食難進。爪甲紫而帶彎。手掌如枯樹皮。面艷顴紅。聲啞鼻煽者不治。肺癰初起。脈不宜數大。潰後最忌短澀。脈緩滑面白者生。脈弦急面赤者死。肺癰已破。入風者不治。即濃煎蔥白香豉湯頻服之。然多不救。

    肺癰丹方。初起唾臭痰沫。用陳年芥齏汁。溫服灌吐最妙。一方。用荷葉濃煎。稍入白蜜。

    不時服之。不問已潰未潰皆效。又方。以豬肺去心。竹刀剖去垢沫。取接骨木二兩。缶器中煮熟淡食。日服無間。五七日當效。潰後排膿。用金鯉湯。以小活鯉魚去腸垢。入貝母末三錢。隔水童便煮。和汁食之。日服一枚。皆屢驗。然不若薏苡根搗汁。炖熱服之。其效最捷。下咽其臭即解。有蟲者蟲即死出。薏苡為肺癰專藥。然性燥氣滯。服之未免上壅。不及根汁之立能下奪。已潰未潰。皆可挽回。諸方皆不及也。肺癰潰後。膿痰漸稀。氣息漸減。忽然臭痰復甚。此余毒未盡。內氣復發。必然之理。不可歸咎于調理服食失宜也。但雖屢發。而勢漸輕可。可許收功。若屢發而痰穢轉甚。脈形轉疾者。終成不起也。


如果你對張氏醫通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張氏醫通》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