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專方 腹滿門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璐 書名︰張氏醫通

    中滿分消湯 治中滿寒脹。

    半夏(一錢) 濃樸 黃連 黃柏(上四味俱姜制) 川烏(炮) 干姜(炮) 吳茱萸(淨。用開口者。炒)草豆蔻(炒研) 木香 人參(各五分) 茯苓 澤瀉(各一錢五分) 生姜(五片)

    上水煎。稍熱食前服。大忌房勞。生冷炙 。酒面糟醋鹽醬等物。 身熱脈浮喘滿。有表證。加麻黃五分。血虛至夜煩熱。加歸身、黃 各五分。陽氣下陷。便溺赤澀。加升麻、柴胡各三分。脾胃虛寒。飲食不磨。去黃柏加益智仁、蓽澄茄、青皮各二分。

    中滿分消丸 治中滿熱脹。

    濃樸 半夏 黃連(三味俱姜汁炒) 黃芩 枳實 白術(二味同拌濕。炒焦。)干生姜 茯苓 豬苓 澤瀉 人參(各五錢) 甘草(炙。一錢)

    湯浸蒸餅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後沸湯下。 脾胃氣滯。食積脹滿。加陳皮、砂仁各五錢。經脈濕滯。腹皮腿臂痛不可拊者。加片子姜黃一錢。肺熱氣化不行。溺秘喘渴者。加知母三錢。東垣分消湯丸。一主溫中散滯。一主清熱利水。原其立方之旨。總不出內經平治權衡。去菀陳 。開鬼門潔淨府等法。其方下所指寒脹。乃下焦陰氣逆滿。郁遏中焦陽氣。有似乎陰之象。故藥中雖用烏頭之辛熱。宣布五陽。為闢除陰邪之向導。即用連、柏之苦寒以降泄之。苟非風水膚脹脈浮。證起于表者。孰敢輕用開鬼門之法以鼓動其陰霾四塞乎。熱脹。用黃芩之輕揚以降肺熱。則用豬苓、澤瀉以利導之。故專以潔淨府為務。無事開鬼門宣布五陽等法也。

    附子粳米湯(金匱) 治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腹逆滿嘔吐。

    附子(姜汁炮。切。) 半夏(姜汁。炒。) 甘草(炙。各三錢) 大棗(十枚。擘)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良方。但用姜汁制附子一味。煮粥食之。

    千金溫胃湯 治胃氣不平。時脹咳不能食。

    附子 當歸 濃樸 人參 橘皮 芍藥 甘草(各三錢。)干姜(四錢) 蜀椒(一合)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下) 濃樸七物湯(小承氣湯下) 濃樸三物湯(小承氣湯下) 當歸龍薈丸(伊芳尹三黃湯下)四物湯(方祖) 四君子湯(方祖) 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 沉香降氣散(氣門) 局方七氣湯(方祖)生姜瀉心湯(半夏瀉心湯下) 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 濟生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 枳實導滯丸(傷飲食門)


如果你對張氏醫通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張氏醫通》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