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辨證 痢

類別︰子部 作者︰明•鄭全望 書名︰瘴瘧指南

    下痢之因。由元氣脾胃衰弱。飲食不節。積而不化。遂致濕熱傷于氣分則白。傷于血分則赤。氣血俱傷則赤白相雜。其青黃黑色者。由濕熱兼傷各髒。故見各經之色也。脈沉小流連有胃氣者生。洪大而數者死。身涼脈靜者生。身熱脈大者死。

    治法。初起腹痛里急。後重而痢者。當審元氣何如。元氣未虛者。先服甦感丸以下之。去其積滯。更兼有實熱者。量用木香檳榔丸下之。蓋謂無積不成痢。故先宜蕩滌以去其積。若兼伏暑。以香茹飲送下。小便不利。五苓散送之。次用消導和氣行血藥。後服香連丸。或變亂丸。久不止。斷下湯。真人養髒飲。斟酌選用。若元氣虛弱者。不可更行蕩滌。先用六君子湯。隨所傷物加藥。送保和丸。如傷米食。加谷芽神曲。谷食傷加麥芽神曲。肉食傷加山楂神曲。酒食傷加干葛神曲。兼嘔吐加砂仁藿香。次用香連丸及四神丸。如渴甚。用七味白術散送之。如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送下。若兼脾胃虛寒。用理中湯。又有噤口者。衛生方雲。噤口乃下痢不納飲食是也。醫者但知危篤。而乃畏縮不究其所致之由。故多不救。良可悲哉。易簡方謂宜四柱湯理中湯茯苓散加肉蔻木香。或咽震靈丹等藥。何乃王德膚知其一未知其二耶。蓋古方有清心蓮子飲及壓毒藥者。有用生胃進食藥。豈可執一物以治之耶。

    如診視而知其脾胃脈不弱。問知其心煩頭痛。手足溫熱。未嘗多服涼藥。此乃毒氣上沖心肺。所以嘔而不食。宜用敗毒散。每服四錢。陳倉米百粒姜棗煎服。又一方石蓮子捶碎去殼留心。研為細末。用陳倉米飲調下。若其脈微弱或心腹虛膨。或手足厥冷。初病不嘔。因服粟殼烏梅及諸苦澀涼劑。或飲草藥過多。早晨未食先嘔。不思飲食。此乃脾胃虛弱。卻可信簡易方之言。又有一方猶為簡易。用山藥一味。 小豆大。一半銀石器內炒熟。一半生用。同為末。米飲調下。甚有奇效。又嘗觀前輩癰疽方。治嘔逆不食者。亦有一說。毒氣攻心者。以乳香綠豆粉作內托散服之。脾氣虛弱者。嘉禾散山藥丸治之。胸中當存活法。裁其方法。為噤口痢。用何患不收功于危篤耶。大都瘴後痢疾。極難施治。如前數藥。雖是良劑。特準繩耳。至于臨時變通。在醫者盡望聞問切之功。極精巧以別其虛實寒熱。然後施治。庶可為人之司命。


如果你對瘴瘧指南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瘴瘧指南》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