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行針總要歌

類別︰子部 作者︰明•楊繼洲 書名︰針灸大成

    黃帝金針法最奇,短長肥瘦在臨時,但將他手橫紋處,分寸尋求審用之。

    身體心胸或是短,身體心胸或是長,求穴看紋還有理,醫工此理要推詳。

    定穴行針須細認,瘦肥短小豈同群,肥人針入三分半,瘦體須當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著中,只在二三分內取,用之無失且收功。

    大饑大飽宜避忌,大風大雨亦須容,饑傷榮氣飽傷腑,更看人神俱避之。

    妙針之法世間稀,多少醫工不得知,寸寸人身皆是穴,但開筋骨莫狐疑。

    有筋有骨傍針去,無骨無筋須透之,見病行針須仔細,必明升降合開時,

    邪入五髒須早遏,祟侵六脈浪翻飛,烏烏稷稷空中墮,靜意冥冥起發機。

    先補真陽元氣足,次瀉余邪九度噓,同身逐穴歌中取,捷法昭然徑不迷。

    百會三陽頂之中,五會天滿名相同,前頂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理中風,

    灸後火燥沖雙目,四畔刺血令宣通,井泉要洗原針穴,針刺無如灸有功。

    前頂寸五三陽前,甄權曾雲一寸言,稜針出血頭風愈,鹽油楷根病自痊。

    會頂前寸五深,八歲兒童不可針,囟門未合那堪灸,二者須當記在心。

    上星會前一寸斟,神庭星前發際尋,諸風灸庭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針。

    印堂穴並兩眉攢,素面正鼻柱端,動脈之中定禁灸,若燃此穴鼻鼾酸。

    水溝鼻下名人中,兌端張口上唇宮,齦交二齦中間取,承漿下唇宛內蹤。

    炷艾分半懸漿灸,大則陽明脈不隆,廉泉宛上定結喉,一名舌本立重樓,

    同身捷法須當記,他日聲名播九州島島。


如果你對針灸大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針灸大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