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灸瘡膏法;洗灸瘡;灸後調攝法

類別︰子部 作者︰明•楊繼洲 書名︰針灸大成

    灸瘡膏法

    用白芷、金星草、淡竹葉、芩、連、乳香、當歸、川芎、薄荷、蔥白等,炒鉛粉、香油煎膏貼。如用別膏不對癥。倘瘡口易收,而病氣不得出也。如用別物,干燥作疼,亦且不便。

    洗灸瘡

    古人灸艾炷大,便用洗法。其法以赤皮蔥、薄荷煎湯,溫洗瘡周圍,約一時久,令驅逐風邪于瘡口出,更令經脈往來不澀,自然疾愈。若灸火退痂後,用東南桃枝青嫩皮煎湯溫洗,能護瘡中諸風;若瘡黑爛,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加黃連煎神效。

    灸後調攝法

    灸後不可就飲茶,恐解火氣;及食,恐滯經氣,須少停一二時,即宜入室靜臥,遠人事,遠色欲,平心定氣,凡百俱要寬解。尤忌大怒、大勞、大饑、大飽、受熱、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養胃之物,使氣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氣。若過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滯病氣矣。鮮魚雞羊,雖能發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數日之內,不可加于半月之後。今人多不知恬養,雖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責灸艾不效,何耶!


如果你對針灸大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針灸大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