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
榮血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不用不仁。即麻木之類歟。(匯補)
內因
麻木因榮衛之行澀。經絡凝滯所致。其癥多見于手足者。以經脈皆起于指端。四末行遠。氣血罕到故也。
若兼虛火。則肌肉 動。不可誤作風治。(匯補)
外候
麻者。非癢非痛。或四肢。或周身。唧唧然不知痛癢。如繩扎縛初松之狀。(正傳)在手多兼風濕。在足多兼寒濕。(匯補)木者。不癢不痛。按之不知。搔之不覺。如木之濃。常木為瘀血。間木為濕痰。(入門)死血者。只在一處。
不腫不痛。但紫黑色而木。濕痰走注。有核腫起。白色不變。(繩墨)
麻木分辨
麻猶痹也。雖不知痛癢。尚覺氣微流行。木則非惟不知痛癢。氣亦不覺流行。(入門)
麻痹有分
痿屬血虛。木屬氣虛。二者均謂之痹。皆不足病也。其癥不痛。惟風寒濕三氣雜至為痹者。乃有余之病。故多痛。有氣血俱虛。但麻而不木者。有虛而感濕。麻木兼作者。有因虛而風寒濕三氣乘之。周身掣痛。麻木並作者。古稱之曰周痹。(正傳)
十指麻木
手足乃胃土之末。十指麻木。乃胃中有食積濕痰死血所致。亦有氣血大虛而得者。最宜力辨。(丹溪)
舌本麻木
心脾肝腎四髒之絡。皆合舌本。故脾腎虧。濕痰風火乘間而入。均使舌本麻木。(匯補)
半身麻木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左半手足麻木者。責風邪與血少。右半手足麻木者。責氣虛與濕痰。(匯補)
眩暈麻木
有遍身麻木。隨即眩暈不省。良久方甦者。其癥有三。或風中于外。或痰動于中。或心虛所致。蓋心之所養者血。所藏者神。氣虛則營運不到。而血亦罕至。由是心失所養而成昏暈。(匯補)
脈法
脈浮而濡。屬氣虛。關前得之。麻在上。關後得之。麻在下。脈澀而芤。死血為木。不知痛癢。(醫鑒)
治法
治宜祛風理氣。養血清痰。(繩墨)初病。不可驟用參、 、歸、地。恐氣血凝滯。邪郁經絡不散。若久而純屬正虛者。又當大補榮衛。(匯補)
用藥
麻。以四君子加黃 、天麻、陳皮、香附。木。用四物加紅花、牛膝、桃仁、丹皮。以行死血。痰。用二陳加蒼術、竹瀝、姜汁、白芥子。以行濕痰。或挾風邪者。五積散主之。(匯補)
麻木選方
補氣和中升陽湯 治閉目則渾身麻木。開目漸退。晝減夜甚。此氣不行故也。 即補中益氣湯蒼術 草豆蔻 澤瀉 茯苓 黃柏 白芍 佛耳草 生甘草氣不運。加木香。
人參益氣湯 治兩手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臥。熱傷元氣者。
人參 黃 白芍 升麻 柴胡 五味子 生甘草 炙甘草水煎。熱服。
神效黃 湯人參 黃 (各二錢) 白芍(一錢) 蔓荊子(二分) 甘草(一錢) 陳皮(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