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開心楊義林起龍 克簡 成性 王命岳
李森先 李呈祥 魏 李 季開生 弟振宜 張
趙開心,字靈伯,湖南長沙人。明崇禎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順治元年,授陝西道監察御史。是歲有自稱故明皇太子者,令故明貴妃袁氏及故東宮官屬內監等視之,皆言不相識。開心及給事中 徽疏請詳審,下法司,自承為京師民楊玉。以開心疏言“太子若存,明朝之幸”,論死,上命免之。二年,疏言︰“刑部治庶獄,數日即結正。惟自別衙門發送者,a不時讞決,久置獄中。請令所司五日一稽核,當鞫當釋,勿使留滯。並請通飭諸行省撫按遵行。”從之。
尋命巡視南城。滿洲兵初入關,畏痘,有染輒死。京師民有痘者,令移居出城,杜傳染。有司行之急,嬰 輒棄擲。開心疏請四郊各定一村,移居者與屋宇聚處。旋又疏言︰“立政之始,一事之得失,關天下萬世之利害。疏奏不能盡陳,封章不敢頻瀆。乞時賜召對,霽顏听受。庶用人施政,悉奉宸斷。”睿親王攝政,入朝,朝臣皆跪迎,開心疏請敕禮部詳定儀注。江、浙、湖廣諸行省初定,開心疏請急置撫按,以時綏撫。並得旨俞允。擢左僉都御史。三年,坐事,罷。
八年,召起原官。旋超擢左都御史。開心子而\,為唐王時舉人。九年,開心疏乞許而\會試,禮部議不許,開心坐奪職,永不敘用。十年,諭曰︰“開心有直名,畀風憲重任。不言國家大事,乃庇子瀆奏,辜朕望實深。朕念開心大臣,一事差謬,遂永棄不用,心終未恝然。召還京。”開心至,疏論湖廣巡撫遲日益、偏沅巡撫金廷獻、鄖襄巡撫趙兆麟所屬寇盜充斥,剿撫無能。得旨,下部察議。又言︰“江南諸行省,每因捕治叛逆,株連無辜。如常鎮紳士王期升、路邁、蔣拱辰等,久錮獄中,虛實未辨。就一方一事,可推之他省。”上命確察以聞。時方考察京官,甄別翰林,開心疏論大學士馮銓、陳名夏等,各植門戶,開朋黨之漸,上命開心據實覆奏,未能實指其人,得旨申飭。旋授原官。
十一年,疏陳時政,請御經筵,親奏對,遴賢才,原過誤,許流徙自贖,重法司職掌。上以疏中有“屏斥畋游”語,諭曰︰“講武習兵,乃祖宗立國大法,何謂畋游?開心常談淺見,沽名塞責,殊負委任。”尋以名夏獲罪,責言官不先事舉發,降補太僕寺卿。
十二年,遷戶部侍郎。疏言︰“畿甸流民載道,有司恐誤留逃人,听其轉徙。請暫寬隱匿逃人之罪,以免株連,俾流民得邀撫輯。”諭曰︰“逃人之多,因有隱匿者,故立法不得不嚴,何謂株連?”因責開心沽譽,降補太僕寺寺丞。尋擢少卿,協理兵部督捕事。十三年,上以逃人多不獲,所司督責不嚴,復降補鴻臚寺少卿。十六年,遷太僕寺少卿。康熙元年,擢總督倉場戶部侍郎,加工部尚書餃。卒官。
楊義,山西洪洞人。明崇禎進士,官山東聊城知縣。順治元年,授河南汝陽知縣。五年,行取,擢江西道御史,巡視兩浙鹽政。義疏請定行鹽掣驗之法,遴選清廉有司照引盤驗,御史親臨監掣。八年,睿親王得罪,義劾工部侍郎李迎前官營繕郎中,監造王府,僭擬禁廷,不數年 ,躐升華 ,請敕部治罪。以迎事在赦前,寢其議。復巡視長蘆鹽政,劾運使趙秉樞貪酷 法,削籍逮治。
九年,督學江南,尋掌京畿道事。十一年,大學士陳名夏得罪,義因劾請告侍郎孫承澤黨附名夏,下部,令承澤休致。吏部尚書劉正宗薦降調員外郎董國祥,擬授文選司郎中,義面詰正宗專擅,即具疏劾之,正宗得旨察議,國祥卒以贓敗,謫徙尚陽堡。
十二年,條陳時政,言︰“大學士呂宮久疾曠職,宜令歸田,養大臣廉恥。”“巡按既停閱城、審錄諸事,督撫按期巡行,宜令簡隨從,慎關防,毋以擾民。”“兵民匱乏,請令各州縣稟生捐銀準貢,以給滿洲兵備鞍馬器用,餘賑被災貧民。”“諭旨嚴禁加派,有司抗不遵行。如臣籍洪洞,地畝正糧外,又加驛站坐司馬夫、工食、公費等項,幾半正糧。祈敕禁革。”會宮已得旨致仕,飭下所司議行。時議復設巡按,義奏請甄舉才守兼優考試,請簡不拘資俸。是歲四遷至刑部侍郎。十四年,調工部。十七年,調倉場侍郎,擢工部尚書。康熙元年,致仕。卒。
林起龍,順天大興人。順治三年進士,授吏科給事中。疏請嚴禁白蓮、大成、混元、無為等邪教。又疏請重守令,課以十五事,曰︰招流亡,墾荒萊,巡阡陌,勸樹藝,稽戶口,均賦稅,輕徭役,除盜賊,抑豪強,懲衙蠹,賑災患,濟孤寡,F溝池,治橋梁,興學校。考其殿最,而大吏以時訪察。俱如所奏行。四年,劾山東巡撫丁文盛不能弭盜,並薦大理寺卿王永吉可代,部議以起龍有私,降二級外用。又坐劾登州道楊雲鶴婪贓不實,奪官。
世祖親政,召來京。十年,復原官。時軍旅未靖,急轉餉,不遑言積貯,起龍請敕計臣籌畫,先實京倉,次及近輔各直省,務使倉有儲 ,備水旱,應調發。又言︰“滿洲兵昔在盛京,無餉而富;今在京師,有餉而貧。時地既迥異,法制宜更定。凡駐守征行,所需馬匹、草束、軍裝、戎器,悉動官帑籌備,毋使拮據。”疏入,諭曰︰“滿洲兵建功最多,資生無策,十年來未有言及此者。起龍實心為國,忠誠可嘉!”下部議,以五品京堂用,起龍疏辭。
十一年,轉刑科,加大理寺寺丞餃。疏言︰“州縣吏媚事上官,耗費不貲,請禁革;並請遣廉能大臣巡行各直省,體察利弊。”既,疏劾總河楊方興及工部尚書劉昌,召方興、昌相質,所劾皆不實,部議當杖流,上特宥之,左授光祿寺署正。十二年,遷大理寺寺丞。十三年,一歲中三遷,擢工部侍郎。十五年,改戶部侍郎,總督倉場。
十六年,加太子少保。疏請更定綠旗兵制,略言︰“有制之師,兵雖少,一以當十,餉愈省、兵愈強而國富;無制之師,兵雖多,萬不敵千,餉愈費、兵愈弱而國貧。今綠營兵幾六十萬,而地方有事,即請滿洲大兵,雖多仍不足用。推原其故,總緣將官赴任,召募家丁,隨營開糧,軍牢、伴當、吹手、轎夫,皆充兵數。甚有地方鋪戶子佷,充兵免徭。其月餉則歸之本管,馬兵w扣草料,驛遞缺馬,亦供營兵應付。是以馬皆骨立,鞭策不前。又如弓箭、刀槍、盔甲、火器,俱鈍弊朽壞,帳房、窩鋪、雨衣、弓箭罩,則竟闕不具。春秋兩操,不復舉行。將不知分合奇正之勢,兵不知坐作進退之法。徒空國帑,竭民膏,雖★何益?推其病有二︰一則營兵原以戡亂,今乃責之捕盜;一則出餉養兵,原以備戰守之用,今則加以w扣。兵丁所得,僅能存活,又不按月支發,貧乏何以自支?今誠抽練綠旗精兵二十萬,養以四十萬之餉,餉厚兵精,地方有警,戰守有人。不過十年,可使庫藏充溢。”下所司議行。十七年,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巡撫鳳陽。時議懲官吏犯贓,視輕重科罪,不許納贖,起龍疏請如舊例收贖充餉,下廷議,請從之。上曰︰“立法止貪,今因濟餉而貸法,如民生何?”絀起龍議不行。
聖祖即位,授起龍漕運總督,迭疏請免濱海移民田地賦額,F淮城迤南運河,直達射陽湖,修築濟寧、臨清諸處堤閘,並請禁運丁毋病民,運弁毋病丁,條議以上,皆從其請。又疏請禁運丁多攜貨物,稽滯漕運,定分地稽察例。康熙六年,糧艘至濟寧,運丁有多攜貨物者。事覺,總河盧崇峻疏陳起龍言江南漕儲道既裁,總漕不任稽察,御史張志尹糾起龍不引罪。上以詰起龍,起龍謝失職,鐫三級休致。卒。
嘉慶四年,仁宗親政,閱世祖實錄,得起龍更定綠營兵制疏,諭諸行省督撫整飭營伍,並以所言抽練精兵,是否可仿行,飭妥議具奏。諸行省督撫憚改作,議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