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熱•暑•燥

類別︰子部 作者︰明•周慎齋 書名︰周慎齋遺書

    傷寒熱病之由,火先動于火未動之時,水乃虧于水正旺之日。治法以救陰為主,宜清潤也。

    汗多,禁利小便;小便多,禁汗。

    暑病有二︰曰中,曰傷。中暑者,動而得之,因天時亢熱,致傷肺氣,非形體受病也。

    人參白虎湯主之。傷暑者,當暑之時,為房屋陰寒所迫,周身陽氣不得發越,靜而得之,非陰證也。(王胥山曰︰此證是先已微受暑氣于內,外又為陰涼之氣所抑而成,即欲所謂寒包暑也。有謂此是直中于寒,與暑證有何干涉者,其說未免有誤。)調中益氣湯加附子飲之,退後以清暑益氣湯調之。中暑,脈沉洪大,大渴引飲,身熱心煩。傷暑,脈沉實,身形拘急,肢節疼痛,心煩,肌熱無汗。初病微惡寒,可表之。

    中熱、中 者,暑證也,行人勞碌得之。惡熱,肌膚大熱,大渴引飲,汗泄無氣以動,熱傷肺氣,白虎湯加生脈散主之。

    燥熱之病有似熱證,胃氣不行,內無津液而干涸、求湯飲以自救,非渴也,乃口干,舌雖干而舌根多潤,欲飲而飲湯不多,脈豁大無力。燥甚者,亦鄭聲而不譫語,此血枯之證也。宜黃 當歸湯主之,服白虎湯、五苓散則死矣。

    驗案

    一人年十七,初秋病身熱如火,至六日鄭語不止,尋衣撮空,昏不識人,瀉利日三、四十次,目開不眠。用甘草四錢,歸身三錢,麥冬五錢飲之,目稍合,脈之豁大者稍斂,重用生地黃、白芍、歸身、麥冬、五味子、甘草,然後神清瀉止,調理而愈。此真象白虎湯之燥病也。其泄瀉者,腎燥也。故以生地黃澀之。


如果你對周慎齋遺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周慎齋遺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