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北旋式

類別︰子部 作者︰清•沈金鰲 書名︰諸脈主病詩

    【艮背訣竅】 易曰︰艮其背。艮者,止也,其象屬土。背從北方水,屬于陰。心從南方火,屬于陽。人能以南火而投于北水之中,得以水火交而既濟,所謂洗心退藏于密也。蓋五髒六腑根蒂,皆系于此。所謂止者,先立內念之正,而止外念之邪也。然大道貴無念,雖立正念亦是念也。當明內外兩忘以忘而離亡,必先忘其外者,而後定其心,自忘其內也。故初學之士,靜坐片時,將萬慮掃除,凝神定志于本穴之中,背之腔子里,平心元虛處,初起口念太乙救苦(咒四,)而漸歸于心、歸于背,存無守有,念茲在茲,有復冥于無,神自虛而靈矣。

    【行庭】吾身一小天地也,周身三百六十骨節,七孔八竅。一竅相通,竅竅光明,而干旋坤轉。前屬于天,後屬于地。前從左旋,後運右轉。前後相通,周乎其天,則知人與天一矣。其法,從艮背守念,念而提出腔子,行其背數十回,復收歸腔稍空,又營運至兩腎之間,念刻許,從腎中意想,溯尾閭,起運上泥丸,經明堂、人中接下承漿,降重樓至于心臍之間,約下臍上三指為則,不前不後,不左不右之中,而為立極定樞。懸一斗杓行于臍下一寸三分,斡旋上升,左轉于心之後,右旋下降于腎之前,循環不息,上行由背之北,下行由臍之南,如北極定樞,斗柄推旋者,若轉則以意隨之,不轉則以意引之,久而煉度,所以混其氣,且所以和其神也。

    【通關】 從北極定樞,斗柄大旋三遍,天地包羅,行于臍下,分開兩路,旋下兩腿之前,聯系不至,雙行轉腳底,向後繞元海,上至命門會合,從右轉左,大旋三遍,從椎骨下分行兩肩,經肘後外關達掌心,循內關過肩井,由項後透泥丸,行明堂,漸落雙瞳,自面部下胸膈,會心窩,從左轉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臍下分開,循環遍體,周流營運。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止,慎勿執著,若有若無,此所謂煉其形和其氣也。

    【絛法】 從歸元注念起用意左邊,運絛過腰,從右旋上,至左肩膊,絛至胸前行旋過右膊,後下旋至腰,如法運數十回,而又復絛上行,周而復始,不必計籌,使前後融洽。或從艮背起手,轉絛而前,左右次序,會意行之。

    【滌穢】 其法,在胃口旋入,憑虛而行,運入大腸,由左繞右,回旋九曲,以真氣滌垢,轉出谷道,噓往吸回,自右而左,旋出胃口,收歸元海,靜念刻許,以還本位。此法不宜輕用,凡送濁氣出谷道外,即隨念吸轉慎泄真氣。丹法有雲,勿使尾閭墜,蓋謂此也。

    【運規十二則】 身若安和氣不必運,宜當守靜定息,節飲除欲,則百病不生。若身稍有絲毫不快,宜速行運動,免氣久滯,積成大病。故設調養之功,用之須得其宜。然運法如風車樣,不疾不徐,皮里膜外,挨次運去,可大可小,任意收而放,放而復收,男左女右,陰陽之分,一動一靜,天之行也。

    行功之時,目視頂門,微露一線,迎天地之光,返照內景,勿全下視,免致昏沉馳念。

    卻病坐功,不比真修磨煉,每按時坐香後,欲睡即睡,睡則病者精神完足。若心血少不寐,可定意想歸元,或根據法運轉,神自安而寐矣。

    開關之說,學人不必用意,候到自然通透。蓋靜中運用,無念自是水升,不然則為火矣。或腹中響聲,或兩腎微動,或背或眉端隱隱如蟻行,手足似一線冷風,皆現真境也。亦有陽火沖病根,腸內有聲,即有真意逐響運旋,撤而散之。

    凡行氣過峽處或昆頂,須多旋繞數十匝,令氣浸灌為妙。閑時如不守前後二竅,懸心于空虛地,四大皆空,無人無我,極為養火之法。又名休息以養其氣。若運法無時度,則神敝疲,譬如伐兵勞頓,而又遇勁敵,豈不危乎。

    觀燈玩月,目向外射則傷神,返照于我,多益于我,其他自可以類推。

    卻病工夫,須立課程,逐日檢點,勿失其時,日日如是,提醒縝密,自不間斷而效。

    運氣當由後而前,以取西北方水而灌東南方火,不可逆此。或有傳法,各關節處,不必打圈,直行亦可,行後定要收歸元位。退欲火法,注念氣海,記數斡旋,或記運尾閭升降之法,邪火自散,大固元陽。

    入定看書,易于通悟,坐下止念為先,定神元海,不以目睹,而以心視,不以心視,而以內觀,蓋神有所斂,不至散于外,受益自無窮盡矣。

    嘻笑場中,最易耗神,令人疲倦,得以內斂音聲,言語少減,或氣穴中發,神氣亦不覺其耗。

    上丹田穴,最可養性,亦可注念,為藏神之府。運法,旋至鼻柱七竅之宗,斡行入內些些,則耳目口三寶,皆有靈矣。

    想涌泉穴,最能健步行動,略得運法,血脈自可以漸漸流通,而不傷筋,省氣。


如果你對諸脈主病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諸脈主病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