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藥法程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秉成 書名︰本草便讀

    凡用藥須明五味。辛者能散能橫行。苦者能降能泄。甘者能補能緩中。酸者能收斂。咸者能潤下。能軟堅。能先知各藥之性。然後可以合于病情。

    凡用藥須審質之輕重。性之有毒無毒。氣之寒熱溫涼平。然後可以知用之多寡。

    凡用藥當明其五色五臭。青入肝。黃入脾。赤入心。白入肺。黑入腎。臊入肝。焦入心。

    香

    凡用藥須知質之輕者。能浮能升。可以上入心肺。質之重者。能沉能降。可以下行肝腎。中空者發表。內實者攻里。為枝者達四肢。為皮者達皮膚。為心為干者。內行髒腑。枯燥者入氣分。潤澤者入血分。酸咸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熱無沉。然後可定其升降浮沉。以類相從之用。

    凡用藥當知有相反相畏相惡相使相須之別。惟相反不可合投。其余即無從顧慮。故特將相反之藥。列于藥品之末。然後可知藥之宜忌。

    凡用藥須知制炒之法。各有所宜。如酒炒則升提。姜炒則溫散。用鹽可入腎而軟堅。用醋則注肝而收斂。童便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去燥性而和中。乳能潤枯生血。蜜能甘緩益元。土炒藉土氣以補中州。面煨抑酷性勿傷上膈。黑豆甘草湯浸。並能解毒和中。羊酥豬脂涂燒。使其滲骨易脆。去者免脹。去心者除煩。明乎制炒之法。然後可以運用治病。

    凡用藥有宜陳久者。有宜新鮮者。陳者取其烈性漸減。火性漸脫。新者取其氣味之全。功效之速。學人亦宜考求。然後立方可以靈應。


如果你對本草便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便讀》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