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蕙亭。吾浙振奇士也。居鄉試文本不得志。乃去而以末秩試吏于吳中。仍落落寡所合。自少嘗讀黃帝書。能盡百藥之性。以之療人病輒效。意不欲私其能也。需次多暇。乃輯為本草撮要一書。將傳諸世。俾人人知藥之所以中于病者。第不違其性。舉一世可無疾痛 癢之患。官不足以濟世。而托之醫。其願宏。其術精矣。余今年秋。始以吳中長吏之招。來襄理學堂事。君稔之 過訪。袖出其書 余。余懵于醫。願讀其書。百藥之情狀洞若觀火。彌爽心目。因 然有感于吾學堂之生徒。其賢者猶壯夫之不待藥也。而世俗囂張。狂誕之習方盛。譬如時行 厲。往往感人而易病。欲亟治之。而苦未得其藥。君儻別有肘後之秘。能惠我以為生徒療者乎。今學堂生徒。將儲為他日療國之醫者也。生徒之病。必先療而後可以言療國。君果別有術焉。蓋即視此書例亦一一條舉。夫藥之中于病者。而更有以 我乎。
光緒辛丑臘月之望鮮民張預謹書于吳門中西學堂之東書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