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獲叛臣奏凱班師 誅佞賊榮封眾將
詩曰︰
害人反害自身亡,善惡分明報應揚。
且看今朝孫佞賊,離飛遠走也難藏。
當下,狄元帥一聞眾人之言,謂這覆龍衣之尸骸乃依智高尸首,說他自盡了。
狄爺說︰“不然,豈非他之奸計欺詐也?今若草草不實察,不特有誣朝廷,且召了
後日之患矣。”眾將聞言,俱已拜服,齊呼︰“元帥智慮,果遠非吾等所及也。”
狄爺又說︰“本帥想,這依智高被圍困也,已計窮力竭,吾料他又不舍命斗殺的,
必自縱火乘亂逃走了,用此金蟬退殼之計也。”即呼︰“余靖、孫沔二總兵,這賊
必然由此邕州西城走回雲南地方,但爾二人身在此處多年,熟習地理,你即可領回
本部軍馬,回雲南細細緝查,必獲叛首。回朝之日,其功不小。”二將領命,帶回
本部兵三萬,拜辭元帥眾人,登程而去,按下慢表。
當日,狄元帥出榜安民,出令眾軍,不得藉勢殘民驚擾百姓;倘有違令,百姓
出首者,定斬不寬恕。以狄爺大兵一到,不滿三天,萬民安樂,十分感狄元帥之恩。
只為前被孫振陷害本多︰奉承叛主,搶劫民財、虜掠民間婦女以獻于蠻王……種種
為非作歹,非止一端,萬民嗟怨。今日大兵一進了城,反安靖如此,百妖如何不感
狄元帥的恩德!
閑話休提。再說孫振奸臣,只道南蠻兵勢甚大,不防大宋勝他,況有道人法力
厲害,諒不至敗的。今日一聞大宋師臨城,自知不好,心下憂驚,又不顧蠻王了,
即日帶領了家口奔逃了,但不敢十分露跡,只因在本處陷著人民不少,如今勢盡奔
逃,好不膽怯!是日,原欲跑逃離關遠些,不想家小人眾,走路煩難,逃不得四十
里,天色將晚了,只得投了飯店。是晚,店家看見投宿客人許多家眷,初時他也思
疑。後來,又察他乃汴京人氏,又見他行為非民家氣象,所有器乃官家物。只因狄
元帥安民出榜之後,就出示曉諭軍民人等︰若將依智高送到關前,賞給白金與他一
千五百兩;知其埋伏何處來報明者,賞白金五百兩;倘有收留藏匿者,罪與他同等,
全家誅戮;近處知而不報者,永定充發;又有投來偽官孫振,倘若拿到關者,賞給
白金一千兩;來稟報藏在哪方者,亦賞白金二百兩;收藏于家不獻出者,重處不寬。
是以各各寓于客店,多方盤潔,方才宿歇一人。
當日店主見孫振如此光景,猜度七八分是孫賊。正是奸臣該當敗露,這店主一
則思量領賞此銀,二來這奸臣與他是仇人,這店主乃本處人士,承父業開此旅店,
生理家道頗足。父已棄世,有妹子一人,已許字了,年方十七八,尚未出門,姿容
有七八分美貌。一日乘轎去參神,被孫振搶回去獻與叛王。後來此女不從,自縊而
死。但他這女子許字了人,弄得這店主賠補百兩銀子與人,才罷了。如今這孫振來
投他店,豈不是自投羅網的?是夜,這店主思量︰“若拿他去見狄元帥,倘若不是
此人,豈不罪大如天?但今猜得七八分,不若明早五更天速跑去昆侖關,稟知狄元
帥,依直言我不認得此人面貌,若看形影,倒有幾分,若不來稟知,猶恐走脫奸臣,
待他差人來認他捉拿領賞,這二百兩銀子,豈不穩當的?”
這店主是夜定了主意,果也識見高明。次日,天氣尚未黎明,即時飛奔走至昆
侖關,用了十銀子叩求中軍,將言稟進狄元帥。狄爺一聞此言,即差張忠、劉慶二
人與店主人飛跑而來。不上一刻已到門首。這孫振用完早膳,正要起行奔走。張忠、
劉慶一到,店主正要引二人人後閣來認他,不想這奸臣領了十余家口出店來。劉、
張二人一見,上前扭住奸臣,吩咐手下數十兵丁一齊將他捆住,連押家口起程。這
店主跪下呼︰“將軍,千歲出賞的銀子,求給與小人。”二將說︰“千歲出示沒有
虛的,你且隨來領賞。”店主大喜,拜謝起來,大罵︰“奸賊,搶吾妹子,諂媚叛
王,只望永圖富貴,豈知今日大理昭昭?你往日情勢凌人之威,今日何在?”當時
人民愈眾,有人罵搶去妻,有人罵奪去女,一刻間何下百十余人,痛罵十惡的奸臣。
張、劉二人嘆道︰“奸臣害人太多,何苦結此重冤的!”當時,張、劉二將押了他,
連家口十余人,一程回關,見了狄爺,吩咐打入囚車。賞給二百銀子,店主大喜,
謝賞而去。
是日,狄爺一點倉庫,比別城多于數倍,乃依賊掠民聚斂所得。當時,狄爺吩
咐︰“銀子數百萬,帶回聖上處分。”是日班師,留將數員,兵一萬,漸行守關。
傳令大小三軍拔寨登程。三聲炮響,眾義士喜氣洋洋,鞭敲金鞍響,人唱凱歌聲,
一路威威武武,出了西粵。行路一月,又到湖廣省,出了襄陽、荊州,外又走了十
余天,方進汴京城。
仁宗王聞報,傳旨眾文武,出城十里外迎接一程。大兵到了教場,吩咐三軍不
許放炮驚動。當下,眾人在午朝門外候旨。
天子傳召,眾將隨著元帥步進金階,一同俯伏。天子和藹龍顏,傳旨眾卿平身,
眾將山呼,謝恩起來,天子賜坐。五人謹敬陳明南征一路事情,又將昆侖關被依智
高動劫民財,帶回白金三百余萬。天子聞奏大悅︰“今日平南,復回西粵、雲南,
皆御弟與楊門眾將之力。這些銀兩系民之財,不必收歸國庫,且賞與眾將三軍。”
狄爺奏道︰“我等得勝還朝,皆藉陛下洪福。”言罷,又將孫振要救太尉的密書呈
上,仁宗大怒,說︰“這奸賊死有余辜,險些誤了國家大事,屈了有功之臣。如今
該賊投降敵人,須碎剮其尸,不足以伸朕恨。如今此賊何在?”狄爺奏道︰“臣已
拿下囚車了。”天子傳旨取出他,又往南牢提出馮拯,跪于階下,口稱︰“罪臣見
駕。”天子不開言。武士打碎囚車,拿孫振伏于階下,不敢做聲。仁宗一見,大怒,
喝聲︰“可惱你這狼心狗肺之徒,朕有何事負于你,你以私仇宿怨要害有功之臣,
暗施毒計,心向外邦,險使朕君臣永別,江山送與敵人。如此大奸大惡誤國叛臣,
是朕的仇人。”傳旨︰“拿出西郊碎剮其尸,妻、子雖無罪,但是謀反大逆背國之
臣,罪及妻小,一同斬首。”當時,武士獻過三顆首級交旨。其家人、小使不罪,
俱已放去。當時馮太尉魂飛魄散,戰戰兢兢。仁宗大罵︰“你這老賊,位極人臣,
不思報國,與奸臣為黨,圖害忠良。前者,雖然包卿未增審斷,如今孫振又有書暗
傳,顯見你平日為人不端,罪死不為過,擬念你先朝老臣,惡跡未能證,擬開你一
線之恩,削職趕逐,不許再言。”吩咐除官逐出。當時天子殺、逐奸臣,怒氣已消,
傳旨與孫、余二總兵︰“獲了賊首回朝之日,加封官爵。”各各謝恩。是日退朝,
狄爺奉旨,將三百余萬銀子分給了眾兵,眾人欣悅沾恩。是日,各各回家見過父母
妻兄,脫了征役勞苦,好不欣歡。
不上半月,孫沔、余靖二人回朝,奏知聖上︰“依賊果逃往雲南大理府,已捉
獲。恐他逃脫,至即斬他,將首級解京。”天子見了今日已獲賊首,傳旨南征將士
受封。當時,天子說︰“狄御弟雖然功勞浩大,已加封王位,極品無加,前者二次
平西已有旨意。但有功無報,朕心不安,恩賜金花金牌三十六道,每月加俸銀一萬
兩。”楊府六將,除了金花、魏化未曾受封,王懷女,六郎在日也受一品誥命之職。
如今年邁,加封一品太郡君,御賜龍杖;楊文廣,封為御前太尉,楊金花,只因年
少未曾婚配,封英烈少女,一品服色;封劉慶為耀武公;張忠封保國公;李義封安
國公;石玉封定國公;狄龍封護宋侯,狄虎封衛宋侯,段紅玉、王蘭英俱受一品誥
命之榮;孟定國封英武侯;焦廷貴封烈武侯;蕭天鳳封安宋大將軍;楊唐封定宋大
將軍;岳綱封保宋大將軍;高明封護宋大將軍;魏化封異勇將軍,與它龍女賜婚,
封安國夫人;降將段龍封震南將軍,段虎封平南將軍;陣亡降將段洪陰封忠烈侯,
王凡封英烈侯,陣亡三偏將各封靖忠侯,俱以春秋祭把。封贈畢,天子令戶部各頭
去建祠,又傳旨于金鑾殿,大排筵宴,隨征各大小三軍,俱有賞賜。君臣歡敘,酒
至三巡,齊鳴音樂。值殿官見至午時,酒宴已撤,酉刻酒鬧已濃,猶恐失了君臣之
禮,跪下請奏︰“酒宴當散。”除去殘宴,眾臣謝恩,各回府中。
次日,天子加封孫沔、余靖二位總兵為虎衛將軍,命他鎮守昆侖關,二人去訖。
蕭天鳳四將也辭聖駕,回守三關,辭別狄爺眾人去訖。聖上又命魏化夫妻到襄陽,
補了孫振之缺;夫妻又到楊府拜辭老太君、眾夫人等,上任去訖。段龍、段虎,即
命他回去分守蘆台、蒙雲二關。二人領旨,進狄王府拜別千歲、辭過妹子夫妻而去。
當時,天子又命狄爺五將仍回家三載,以平西回時未及二年,又召回征南,見
眾人勞苦,此乃仁慈之君,體諒臣心。
當日,狄爺不免進南清宮,拜見太後娘娘。姑佷相逢,弟兄相會,不勝喜悅。
兩位公子夫妻同日參謁。當晚酒宴相待,不用煩言。
前時得勝,狄爺已命劉慶席雲回山報知,今公主領了婆婆家小又到京來,豈不
是一家完敘,樂莫大焉。狄爺請過母安,然後夫妻相見。禮畢,二位公子夫妻先禮
拜祖母,後叩見翁姑,公主扶起,命兒媳坐下。一見二個媳婦一貌如花,與公子匹
配,可稱四美,暗暗大悅。
當日,四虎、焦、孟也在狄王府中,一聞太君、公主到了,俱來拜見。他四人
乃狄爺結義兄弟,焦、孟隨狄爺多年,七人實乃義氣相投,故不住別處,只在王府
安歇。狄爺說︰“眾位弟兄,本藩母親一家已至,不用回旋了。昨數天,聖上已降
旨,你們何不回旋去的?限滿回朝,敘會日久。”六人說︰“千歲,我們不回旋,
只因老太君與娘娘未到,今日見過老太君,自然旋歸。”狄爺稱謝︰“難得眾位情
深見愛也。”次日,各各回旋去了,不表。
當日老太君到了,又進南清宮與太後相逢,少不得公主娘娘隨行,拜見狄太後,
相會言談,也無非別後衷腸之語。是夜,老太君就在南清宮內安歇,只因年老,妯
娌情深,久別了,今日相見,不忍即分,故老太君就在宮中安歇。公主拜別二尊年,
回歸王府不表。
如今五虎平南成功,奏凱回朝,上書已有《平西初傳》載錄,此是續集。宋仁
宗自西夷一亂,趙元吳一反,依智高一叛,以後方得國家平寧無事。史言︰“仁宗
之世,西域擾攘,範仲淹、韓琦戰功居多,而依智高之叛而全收功績者,狄武襄也。”
而後人言“文有包,武有狄”,引七絕詩為結。依智高乃叛逆之民,乃欲謀圖大位,
後來不得善終,身首異處,思量免不得利心看得太重,世人苟能將利字看低些,凡
事必無爭論之端矣。其詩曰︰
富貴焉能分外求,願君自知早回頭。
樂天由命何常損,放利而行眾疾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