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寒。味辛。無毒。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炒用)
葶藶子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其主癥瘕積聚結氣者。氣結聚而成積。有形可征者謂之癥。假物成形者謂之瘕。葶藶入肺。肺主氣。而味辛可以散結也。小腸為受盛之官。飲食入腸。寒熱之物。皆從此運轉。如調攝失宜。則寒熱之物積矣。葶藶氣寒可以去熱。味辛可以散寒。下泄可以去積也。破堅者辛散之功。逐邪者下泄之力。十劑雲。泄可去閉。葶藶是也。肺者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葶藶入肺入膀胱。辛寒下泄。所以通利也。
【制方】
葶藶炒成末蜜丸。大棗同煎。治肺癰喘急。及支飲不得息。同棗肉丸。治通身浮腫。專酒浸。治腹脹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