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草部上 五味子

類別︰子部 作者︰明•陳嘉謨 書名︰本草蒙筌

    味酸,氣溫。氣輕味濃,降也,陽中微陰。無毒。江北最多,江南亦有。春生苗睫漸蔓高木引長。葉發似杏葉尖圓,花開若蓮化黃白。秋初結實,叢綴睫端。粒圓紫不異櫻珠,核扁紅儼若豬腎。采收日曝,膏潤難干。南北各有所長,藏留切勿相混。風寒咳嗽南五味為奇,虛損勞傷北五味最妙。惡萎蕤,勝烏頭。以蓯蓉為使,入肺腎二經。

    收斂之水。生津止渴,益氣強陰。驅煩熱,補元陽。解酒毒,壯筋骨。霍亂瀉痢可止,水腫腹脹能消。冬月咳嗽肺寒,加干姜煎湯治效;夏季神力困乏,同參耆麥柏(人參、黃耆然住其邪。)恐致虛熱以為殃。蓋因皮甘、肉酸、核中辛苦,俱兼咸味,故名曰五味子。《本經》只雲酸者,本為五行先也。

    宜預搗碎,(則五味具。)方後投煎。


如果你對本草蒙筌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蒙筌》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