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草部中 麻黃

類別︰子部 作者︰明•陳嘉謨 書名︰本草蒙筌

    味甘、辛,氣溫。氣味俱薄,輕清而浮,升也,陽也。無毒。青州彭城(並屬山東。)

    俱生,榮陽中牟(並屬河南。)

    獨勝。惡細辛石葦,宜陳久年深。凡欲用之,須依法制去根節;單煮數沸,傾上沫用火焙干。

    任合丸散煎湯,方不令人煩悶。以濃樸為使,入手足四經。手太陰經本經之藥,陽明經榮衛之藥,而又入足太陽經、手少陰經也。發汗解表,治冬月正傷寒如神;驅風散邪,理春初真溫疫果勝。泄衛實消黑斑赤疹,去榮寒除身熱頭疼。

    春末溫瘧勿加,夏秋寒疫切禁。因時已變,溫熱難抵。劑之輕揚,仍破積聚癥堅,更劫咳逆痿痹。山嵐瘴氣,亦可御之。

    若蜜炒煎湯,主小兒瘡 。

    患者多服,恐致亡陽。止汗固虛,根節是妙。

    (謨)按︰東垣雲︰麻黃治衛實,桂枝治衛虛。雖俱治太陽之經,其實榮衛藥也。肺主衛,心主榮。麻黃為手太陰之劑,桂枝為手少陰之劑。故冬月傷寒、傷風咳嗽者,用麻黃、桂枝,即湯液之源也。然麻黃又為在地之陰,陰當下行,何謂發汗而升上?經雲︰味之薄者,陰中之陽。麻黃屬陰,氣味俱薄,薄則陰中有陽可知矣,安得不為輕揚之劑升上而發汗乎?但入手太陰經,終亦不能離少陰之本體也。


如果你對本草蒙筌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蒙筌》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