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鹵石部 硝石三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味辛苦。氣大溫。治風熱癲癇。小兒驚邪螈 。風眩頭痛。肺壅。耳聾口瘡。喉痹咽塞。

    牙頷腫痛。目赤熱。多眵淚。與硫黃同用。則配類二氣。均調陰陽。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熱緩急之病。 制礞石。則除積滯痰飲。蓋硫黃之性暖而利。其性下行。硝石之性暖而散。

    其性上行。礞石之性寒而下。硝石之性暖而上。一升一降。一陰一陽。此制方之妙也。(瀕湖)凡辛苦物。未有大寒者。是物得火焰生。與樟腦火酒性同。本經別錄言其性寒者誤也。

    今兵家火藥。用消石者。直入雲漢。性升可知。(瀕湖)腦痛欲死。鼻投消末。是亦取其上升辛散。乃從治之義。(炮炙論序)畜川王美人懷子不乳。淳于意藥之。旋乳。診其脈躁。

    躁者有余病。即飲以硝石一劑。出血豆。比五六七枚而安。此去結之驗也。(史記)甘露丸。

    治伏暑瀉痢。及腸風下血。或酒毒下血。一服效。遠年者不過三服。硝石舶硫黃各一兩。白礬滑石半兩。飛面四兩。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新汲水下三五十丸。黃家日晡發熱及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腹脹如水。大便黑。時溏。非水也。腹滿者難洽。用硝石礬石散。消礬等分。燒為末。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病隨大小便去。小便黃。大便黑。是其候也。此乃本礬石寒水之氣以歸陰。而即以燥濕。同硝石升水中之火以達陽。而並以化濕。亦治濕熱之一則也。喉痹及纏喉風。玉鑰匙。用焰硝一兩半。硼砂半兩。白僵蠶一錢。腦子一字。為末吹之。此用硝石為主。佐硼砂以除痰熱。僵蠶去風。更合龍腦以開壅結。又治風熱之一端也。重舌鵝口。竹瀝同焰硝點之。內外障翳。三五月不效者。一點復明。焰硝一兩。銅器熔化。入黃丹二分。片腦二分。銅匙急鈔入罐收之。每點少許。神效。發背初起。惡寒嗇嗇。或已生瘡腫癮疹。硝石三兩。暖水一升泡化。青布折三重。溫拓赤處。熱即換。頻易取瘥。

    ﹝論﹞ 硝石從火。性升而散。(水中之火自上升以為散也)主治氣分之邪熱。不同于樸硝入血。又本出地之初陽。以真氣而散邪結。不等于樸硝之以勝氣而為化也。其同硫黃用。

    名二氣丹。(治中脕痞結或嘔或滯)升降水火之功。尤切于伏暑傷冷。致二氣交錯以為病者。

    以暑之中。先于心胞。惟硫硝二味。一降陽而歸之。一升陽而散之。乃為最切也。(硫黃入命門。補真火。其用流動。故曰降而歸之。伏暑傷心包。俾之降歸命門。正一氣相召也。且有硝石以升散之。故曰升降二氣。若伏暑有腹脹疼痛者。更入滑石以利滯熱。加白礬以收陰化陽。庶乎伏者不留耳。是以玉龍丸又為要劑。)按二氣來復及大黃龍三方。用硫硝等分。

    至玉真丸治腎氣不足。氣逆上行頭痛苦甚者。則硫倍于硝。緣玉真意主歸補腎氣于下。而上逆之陽。第藉硝石升散之。更入石膏以降火。半夏以散結耳。

    ﹝樸硝硝石總論﹞ 樸硝硝石。咸生鹵地。假水火二大以為形質。但勝劣有異。故水火之用迥別。水硝火劣水勢。故火體似藏而水用獨著。火硝水劣火勢。故水體似藏而火用獨著。

    第二硝初生鹵地。硝石色白易煉。樸硝黃赤必再三煎煉始成也。(子由)樸硝屬水。味咸而氣寒。其性下走。不能上升。陰中之陰也。故惟蕩滌腸胃積滯。折治三焦邪火。硝石屬火。

    味辛帶苦微咸。而氣大溫。其性上升。水中之火也。故能破積散堅。治諸熱病。升散三焦火郁。調和髒腑虛寒。(瀕湖)按樸硝硝石。二者同原于水。同歸于治熱。但水硝治熱之結。

    結則多屬血分。所謂陰不降而陽不化者也。能行陰中之陽結。則陰降而陽化矣。火硝治熱之郁。郁者多屬氣分。所謂陽不升而陰不暢者也。能達陽中之陰郁。則陽化而陰暢矣。即就其味辨之。亦有大異者。水硝以咸勝。卻微帶苦。本于咸而就下。即以歸火之原也。火硝以辛勝。咸味大遜于水硝。而苦稍加之。本于辛而際上。正以達火之用也。火用達則苦較勝矣。

    更有的然知其用殊者。火硝投之火中則焰生。水硝則否。入火生焰者。與火同氣也。入火不諧者。水固勝火也。二者俱以消名。俱能破堅開結。但審夫證治之孰宜降而行。孰宜升而散。

    以分用之可耳。蓋天地間生人年物。未有不本于水火者。生之者水火。則化之者又焉能外夫水火之氣。盧氏謂二消之分水火。宛如太極之分陰陽。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此坎離互根之妙。即如水硝以寒化熱。以咸化堅。固不徒純陰而已。夫孤陰豈能化陽之結。此又東璧氏之所未發也。元明粉同甘草堅煉升 。用之所以代芒硝等之峻。而焰硝修治。熔化時投入甘草。即伏火。可見水火二氣。俱歸于士也。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