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芳草部 縮砂密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三四月花開根下。五六月成實。實在根下。仁藏殼內。取密藏之意。故名。八月采者。

    氣味完固。

    味辛微苦而澀。氣溫芳竄。可升可降。降多于升。陽也。入手足太陰陽明太陽足少陰七經。得白檀香豆蔻為使入肺。得人參益智為使入脾。得黃柏茯苓為使入腎。得赤白石脂為使入大小腸。主脾胃氣結滯不散。醒脾開胃。益腎和中。行氣。散寒飲。消宿食。治脹痞。噎膈嘔吐。止冷氣痛。療虛勞冷瀉及休息痢。調女子崩中。安胎止痛。(行氣故也)除咽喉口齒浮熱。(所治皆通行結滯之功)縮砂屬土。芳香入脾。和合五髒沖和之氣。能引諸藥歸宿丹田。故補腎藥用同地黃丸蒸。取其達下也。(韓 )香達脾。辛潤腎。故為開脾胃之要藥。

    和中氣之正品。若兼腎虛氣不歸元。用為向導。殆勝桂附熱毒之藥多矣。日華用主一動氣。

    轉筋霍亂。緣是病必由脾胃為邪所干。其氣壅滯閉塞而成也。花實在根下。固甲函孚。界列八膈。砂粒攢簇。斂縮密藏。猶夫其息以踵。而孕毓元陽。保任沖舉。是故升出降入。靡不合宜。觀其補虛安胎。填崩鎮驚。滑可澀。脫可收。滲可彌。奔豚可下。及秋不能從外而內。

    冬不能 土。及春不能自下而上。夏不能從內而外者。亦可使之從升從出矣。乃若解毒散滯。伸筋舒郁。化痞卻痛。徹飲調中。開噎膈。攝吐逆。此正開發上焦。宣五谷味。甦胃醒脾之力也。

    毋僅瞻其升出。失卻其降入之原。(之頤)得人參橘皮。宜藿香茯苓白芍炙草。治泄瀉嘔吐。

    及不思食。得藿香陳皮木瓜。治霍亂轉筋。腹痛吐瀉。獨用兩許。炒為末。入食鹽三錢。滾湯一碗泡浸冷服。治干霍亂累效。

    ﹝論﹞縮砂密初嘗之酸辣而有咸。後轉微苦。仍兼酸辣咸之味。苦味盡處帶澹甜酸意。

    而唾渣有余香。(大抵辛苦居多。而辛尤勝。咸酸為少。而酸尤劣。)夫咸水氣。土之元。酸木氣。土之用。辛金氣。土之化。辛具于咸酸中。是咸酸之味。得辛氣以暢也。因而轉苦者。

    達 咸味。)苦盡而微有澹甜者。五味皆歸中土以達其化也。唾渣有余香者。金氣同于火氣。以終始之也。夫中土為四氣所生。而四氣即由中土所成。是以脾為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有辛甘酸苦。脾之屬土而本味亦咸者。緣水土合德以立地。(所謂咸者水氣為土之原)此物帶有咸味。故能理腎氣歸元。而引諸藥入丹田也。豈徒花實結于根下。可想見歸元之義乎。顧或以所治皆虛冷結滯之病。其用當偏于辛溫。而所謂兼四味備四氣者。諒猶不切。不知縮砂乃氣分藥也。人身水中有火而氣生。(氣之體也)水上合于火而氣化。(氣之用也)此品華于春夏。實于盛夏。洵為合于火以全氣之用者。其假之祛冷行滯。雖與辛溫之他味無殊。而究其有異于他味者。全在乎具體耳。觀夫華實俱藏根下。而實中即具四味。則其由水木以至火者。全以歸土。而終始又皆金氣以宣之。非令中土為水火之極。體全而後用暢。是以能理氣歸腎而還元乎。然則但以辛溫畢治療之能。固非其用之全矣。至瀕湖所謂理元氣。通滯氣。

    其功將合五髒沖和之氣。如韓氏說乎。抑辛苦溫實居其勝。如諸本草乎。曰。此物明具四味。

    謂非 蟠之用。縮砂惟具體而微。致用而宏。故其醒脾開胃。理元氣。通滯氣。功超他味。洵乎不虛。第水至于火。火固達水之用。若火傷乎水。則是體之不存。用歸何地。所以鳳髓丹用寒化以救水。而存氣之體。然後入茲味為中土宣行氣化之權輿。非可倒行逆施而漫謂其能補虛也。(水勝于火。則傷氣之用。血之體。火勝于水。則傷氣之體。血之用。前哲于治氣病。

    切戒 熱。脾為己土。其味本咸。其兼味辛甘酸苦。人身以水火為氣元。而水火之樞屬中土。為氣生化 入之經。皆本于調脾中之腎。腎中之脾。蓋脾腎原相因。而諸髒又因于脾胃者也。

    繆氏雲。此味固辛溫陽藥。凡腹痛屬火。瀉滯得之暑熱。胎動由于血熱。咽痛由于火炎。

    腫滿由于濕熱。咳逆由于火沖迫肺。及小兒脫肛由于氣虛。皆難概用。本非肺經藥亦有用之于咳嗽者。乃寒邪郁肺。氣不得舒之證。非此弗用。性燥火炎者。忌之。胎婦氣虛。多服反致難產。不可不知。(士材)

    ﹝修治﹞略炒。吹去衣。研用。入湯丸。法與後白蔻同。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