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芳草部 益智子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脾主智。是物益脾。故與龍眼同名益智。本出昆侖國及交 。今嶺南州郡亦有之。二月花連著實。五六月方熟。核黑皮白。含之能攝涎穢。或四破去核。取外皮蜜煮為粽。味極辛美。即名益智粽。

    仁味苦而辛。氣溫而香。入足太陰少陰經。主治安神。療心氣不足。益元氣。利三焦。

    治夢泄赤濁。腎虛滑瀝。及夜多小便。益脾胃和中。調諸氣。療客寒犯胃。冷氣腹痛。多唾。

    (此由陽攝陰以化。不以退陰為功。)方書治健忘悸。遺精泄瀉。下血盜汗。喘噎。脹滿積聚。脾痹心痛。及胃脕脅痛疝。在集香丸則入肺。在四君子湯則入脾。在大鳳髓丹則入腎。

    當于補藥中兼用之。勿多服。(海藏)其氣辛熱。能開發郁結。使氣宣通。(河間)益智大辛。

    三焦命門氣弱者宜之。(瀕湖)主君相二火不足。溫脾腎虛寒。又辛入肺而調氣。有母子相關之義。其主益氣安神利三焦。是補元氣虛寒。心火相火之不足也。(嵩)心者脾之母。火能生土。故進食不止于和脾。古人進食藥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士瀛)其稟火土與金。

    性燥而斂攝。所治遺精虛漏便數。多腎氣不固之證。又腎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統。脾腎氣虛。

    二藏失職。故氣逆上浮。涎穢上溢。此味于開結滯之中。即能斂攝脾腎之氣。故著功若此。

    (瀕湖)佐人參茯苓半夏陳皮車前子。攝涎穢立效。同藿香甦子陳皮枇杷葉木瓜。止逆氣上壅。同五味山萸人參炒鹽。治小便頻數淋瀝。同人參干姜陳皮藿香。治因寒犯胃嘔吐。心虛尿滑。及赤白二濁。益智仁白茯苓白術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湯送下。小便頻數。脬氣不足也。鹽炒益智天台烏藥等分。為末。酒煮山藥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名縮泉丸。小便赤濁。益智仁茯神各二兩。遠志甘草水煮半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

    空心姜湯下五十丸。腹脹忽泄。日夜不止。諸藥不效。此氣脫也。用益智仁二兩。濃煎飲之立愈。

    ﹝論﹞益智之味。苦勝于辛。不似草豆蔻輩辛多苦。就心火而並腎治者。腎為君火對化也。(胞之脈屬心而絡于胞中。又手厥陰包絡為小心相火之原。故主君火而即兼相火。)其為脾 蓋氣者水所生。液者氣所化。血又為液所化。精復為血所化。然皆不離乎氣。所謂本于陰而化于陽也。人之一身唯水火二氣為主。而水火之所以體物不遺者土也。(難經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是中土原于水火也。內經曰。真氣者與谷氣並而充身。是水火藉于中土也。知此則陰陽之不合。及陰陽之偏勝者。當精究而無容貿貿以施治矣。)大凡水不能致其用于火。為病固多。而火不能勝水用于水。病亦不少。益智乃治夫火不能致其用于水者。能致其火于水。是即土德行矣。(水能制火之亢。火更能攝水之濫。水濫則土德不行。)觀其自二月連花著實。五六月方熟。(是氣固稟于火也)而核黑皮白。特顯其水之用于仁。氣固 攝真陰。茲物有合焉者。秉真陽以攝真陰。即能留其陰之清。化其陰之濁。此就是能厘清濁。

    故其治濁。原非以收斂為功。(繆氏收斂之說但揣其似)且以陽攝陰。陰歸陽和。所以脹滿積聚諸治。亦非以開發郁結取效。(河間宣通郁結之說。但得其氣之調而暢。猶未悉其所以調暢也。)惟明于火為體。水為用。能合以歸土。而水火之體物還藉于土。然後知火之無或亢。水之無或濫者。乃得中土氣化不匱。土化不匱。乃得水火二氣合化不息焉。此生數為成之始。成數為生之終。造化元機。鐘于一物而不遺者。是以方書用治悸證健忘。火之體也。

    用治濁遺盜汗下血泄瀉。水之用也。用治脹滿積聚膈噎脾痹脅痛。是土中大暢水火之用。即東垣所雲和中益氣。藏器所雲利三焦調諸氣者也。總之。病屬陽虛而不能攝陰。選用益智。

    乃為的對。若陰虛不能歸陽。投此適以滋害矣。

    凡心經與三焦火動者。用之反耗元氣。或脾家有濕熱痰火並肺熱者。均禁。(嵩)性本溫熱。凡嘔吐由于熱。氣逆由于怒。小便余瀝由于水虧精涸。內熱泄瀉由于濕火暴注者。切忌。(仲淳)

    ﹝修治﹞去殼。或炒或煨。臨用研。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