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獸部 豕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x豬肚 x 味甘。氣微溫。 補中益氣。止渴。斷暴痢虛弱。 釀黃糯米蒸搗為丸。治勞氣。並小兒疳蛔黃瘦病。 豬水蓄。而胃屬土。為補脾胃要品。

    附方 補益虛羸。用豬肚一具。入人參五兩。蜀椒一兩。干姜一兩半。蔥白七個。粳米半升在內。密縫煮熟。食。 水瀉。不止。用 豬(去勢者)肚一具。同蒜煮爛搗膏。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三十丸。或每日五更水瀉一次。百藥不效者。更入平胃散末三兩。同丸服。

    x豬脾 x(俗名聯帖)

    味澀。氣平。 脾胃虛熱。同陳橘紅人參生姜蔥白陳米煮羹食之。 脾積痞塊。豬脾七個。每個用新針刺爛。以皮硝一錢擦之。盛瓷器七日。鐵器中焙干。又用水紅花子七錢同搗為末。無灰酒調。空心下。一年以下者一服愈。五年以下者二服。十年以下者凡六畜脾。人一生莫食之。(孫真人)

    x豬心 x 氣味甘咸平。 治驚邪憂恚。虛悸氣逆。婦人產後中風。血氣驚恐。(豬水畜。故心可以鎮恍惚。)

    附方 心虛自汗不睡。用 豬心一個帶血破開。入人參當歸各二兩。煮熟。去藥食之。

    數服愈。 多食傷心。不可合吳茱萸食。(甦頌)

    x心血 x 調朱砂末。治驚癇癲疾。及痘瘡倒靨。(以心歸心。以血導血之意。)得龍腦。直附方 心病邪熱。用豬心血一個。靛花末一匙。朱砂末一兩。同研。丸梧子大。每酒服二十丸。 痘瘡黑陷。臘月收 豬心血。瓶干之。每用一錢。入龍腦少許。研勻酒服。須臾紅活。神效。無干血。用生血。

    x尾血 x 用此者。取其動而不息。又當治下也。(與雞冠血治上相對)豬為水蓄。其血性寒。能解毒制陽。

    x豬膽 x 氣味苦寒。 清心髒。涼肝脾。療大便不通。(與醋相合。內谷道中。酸苦益陰。潤燥瀉便。)治或瀉或止久而不愈。(二聖丸)通小便。(熱酒和服)殺疳蟲。治目赤目翳。

    附方 二聖丸。用黃連黃柏末各一兩。以豬膽煮熟。和丸如綠豆大。量兒大小。每米飲服之。(有以豬膽汁炒黃連柴胡治或瀉或止輒應者。以能和陰而令肝之血和風靜也。) 傷寒五六日斑出。豬膽雞子湯。用 豬膽汁苦酒各三合。雞子一個。合煎三沸。分服。汗出即愈。

    小便不通。外治用豬膽連汁。籠住陰頭一二時。汁入自通。 消渴無度。雄豬膽五個。定粉一兩。同煎。成丸芡子大。每含化二丸。咽下。日二。

    x豬肝 x 氣味苦溫。 補肝明目。止休息痢。方用 豬肝一具切片。杏仁一兩炒。于淨鍋內。一重肝。一重杏仁。入童便二升。文火煎干取食。日一次。痢自止。

    餌藥人不食豬肝。(瀕湖)

    x豬肺 x 味甘。氣微寒。(得大麻仁良) 療肺虛咳嗽。竹刀片切。麻油炒熟。同粥食。治肺虛嗽血。煮肺。蘸薏苡仁末食之。

    x豬腸 x 味甘。氣微寒。 潤腸治燥。調血痢髒毒。去大小腸風熱。

    附方 腸風髒毒。用豬髒入黃連末煮爛。搗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三十丸。 又方。入槐花末令滿。縛定。以醋煮爛。搗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多食動冷氣。

    x豬腎 x 氣味咸冷。 腎有虛熱者宜之。腎氣虛寒者忌。方藥用治腰痛腎虛。借其引導而已。若以為補腎而常食之。誤。

    附方 心氣虛損。豬腰子一枚。水二碗。煮至碗半。切碎。入人參當歸各半兩。煮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未盡者。同渣作丸服。 久泄不止。豬腎一個。批開。摻骨碎補末。

    煨 x豬脂 x 味甘。氣微寒。性滑澤。 潤肺。散風熱。利血脈腸胃。通大小便。(同滾水大飲之。

    能通燥結。)

    附方 關格閉塞。豬脂姜汁各二升。微火煎至二升。下酒五合。和煎。分服。 肺熱暴喑。豬脂一斤煉過。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頃濾淨。冷定。不時挑服一匙。即愈。無疾常服。

    亦潤肺。

    臘月煉淨收用。

    x母豬乳 x 味甘咸。氣寒。 治小兒驚癇。(初生至盈月。以豬乳頻滴之。可免驚癇痘疹之患。)小兒口噤不開。豬乳飲之甚良。 月內胎驚。同朱砂牛乳少許抹口中。甚妙。

    取法。須馴豬。待兒飲乳時。提後腳。急以手捋而承之。非此不得。

    x豬膚 x(即皮)

    氣味甘寒。 治足少陰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有豬膚湯。用豬膚一斤。水一斗。煮五升取汁。入白蜜一斤。白粉五合。熬香粉服。(取其氣先入腎。解少陰客熱也。)

    ﹝論﹞ 豕為水畜。十二辰亥。乃六陰之極也。而豕應之。在卦屬坎。則茲物之充乎水用以療疾也明矣。水以土為主。以火為用。以肝膽為子。以肺為母。如豬肚之補中益氣。為補益脾之陰氣也。水土合德。脾腎相資。故能止渴斷暴痢虛弱。而消癉小便數亦用之為主矣。

    其心治驚邪憂恚。虛悸氣逆。又心血同朱砂靛花治心病邪熱。是有利于心火以盡其用者。至是物之肝。多補肝中陰氣之不足。不同羊肝之能補陽。何以明之。此畜無筋。經曰。肝主筋。

    又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筋之不備。即明為陽之不配陰矣。其治休息痢。亦或用肝氣之陰以化熱積乎。第水之旺氣在膽。以甲木生于亥。而肝則否。以乙木死于亥。生于午也。肺能補肺。治肺虛嗽血。而大髒治下血。皆取其有余之陰以為補益耳。豕為水畜。專氣在腎。腎固諸髒腑之源也。時珍謂其性寒。不能補命門精氣。觀方書但療消癉。而不及他用。非其明征乎哉。

    豬一身除肚膏外。余皆有毒。發病。(仲淳)患外感者。食之增劇。瘧愈食之。寒熱復來。患金瘡食之。血液衰涸。肥人多食。動風發痰。瘦人多食。助火作熱。是皆助其有余之邪而犯不戒之過也。(嘉謨)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