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豬苓

類別︰子部 作者︰清•周岩 書名︰本草思辨錄

    本經豬苓利水道,不雲止消渴;而仲聖以豬苓名方者,必渴而後與之,惡得無故。鄒氏謂豬苓起陰氣以和陽化水,譬之楓葉已丹,遂能即落。雖本經別錄無起陰之文,然考爾雅正義、述異記、一統志、南方草木狀、物類相感志、荀伯子臨川記,所載楓樹諸靈異,確與陰氣相感。豬苓生楓樹下,其皮至黑,氣味俱薄,未必不能起陰。況水道既利,三焦得通,腎氣之由三焦而上者,自亦滋溉于其胸(釋名︰消渴者,腎氣不周于胸也),消渴奚能不止。

    此與澤瀉之止消渴,有相侔之處。然有不如澤瀉者焉,澤瀉形圓,一睫直上,能起極下之陰以濟極上之陽,平極上之陽淫。豬苓甘淡,不能直上至頭,故澤瀉湯治冒眩而豬苓不與。然豬苓之陰,陰中有陽,能開腠理達表,與茯苓為伯仲而澤瀉亦不與。五苓散、豬苓湯,所以治脈浮發熱者,以其有豬苓茯苓也。夫以豬苓視茯苓,所同者為太陽陽明藥耳,豬苓究何足與茯苓比烈,茯苓結于土中,豬苓亦結于土中;茯苓肉白,豬苓亦肉白;茯苓甘淡;豬苓亦甘淡;而茯苓之白,光潔而純;豬苓之白,幽暗而獷。茯苓甘淡,得土味之正;豬苓甘淡,得土味之偏。此茯苓所以主治廣,豬苓所以主治狹也。


如果你對本草思辨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思辨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