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文蛤

類別︰子部 作者︰清•周岩 書名︰本草思辨錄

    考仲聖文蛤散、文蛤湯,渴不用栝蔞之屬,有表邪不用桂枝之屬,而獨用文蛤,幾莫明其故。迨即所治之三證細究之,而後知宜文蛤不宜他藥者,固自有至精至切之義焉。蛤者雀所化,具自外飛入水之概。殼有文彩,又其精氣所注。用在殼而味咸,則為由表以入里;氣寒性燥,則能清熱而勝濕。其清里熱,只清上焦心肺之熱;以咸平無深入之能,氣復走表,又分其勢也。活人書治血結胸,李防御治痰嗽面腫,皆治在心肺之明征。而仲聖又有精者焉。

    病在陽,應汗解而不汗解,則熱邪遺留于表。以冷水 之灌之,內心煩而外粟起,則其寒為外附之寒,不必治寒而只須治熱治濕,文蛤治表間熱濕,恰與證合。若不瘥,必熱已退而咸寒不克任之。與五苓散者,取其淡辛化氣而表邪得盡也。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貪飲由心肺熱熾,渴飲在于吐後,必表間尚有余邪。故以麻杏發汗,即以文蛤協石膏清熱,甘草和之于中,姜棗調之于表,麻杏只三兩而蛤膏各用至五兩,意自在于清熱。麻杏力微,故兼主微風,此湯實非為風寒設也。至渴欲飲水不止,亦主以文蛤散。不止即貪飲之謂,而無吐後之余邪,則止其熱渴,已足療病。文蛤治表熱不必有渴,治心肺之里熱,則正能止渴。蓋其渴非津虧與小便不利也。


如果你對本草思辨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思辨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