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
甘酸平無毒。
【主治】
養肺氣。濃腸。補骨髓。療五髒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 熱溏便膿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癰疽瘡痔。久服安心不饑。輕身延年。澀大腸。五色石脂本經療體亦相似。別錄分條具載。今俗惟用赤白二脂斷下痢耳。其用有三。固腸胃有收斂之能。下胎衣無推蕩之峻。澀可去脫。石脂為收斂之劑。赤入丙。白入庚。二石脂皆手足陽明藥也。其味甘。其氣溫。其體重。其性澀。澀而重。故能收濕止血而固下。甘而溫。故能益氣生肌而調中。中者腸胃肌肉驚悸黃膽是也。下者腸 泄痢崩帶失精是也。五種主療。大抵相同。故本經不分條目。但雲各隨五色補五髒。別錄雖分五種。而性味主治。亦不甚相遠。但以五味配五色為異。亦是強分耳。赤白二種。一入氣分。一入血分。故時用上之。張仲景用桃仁湯。治下痢便膿血。取赤石脂之重澀。入下焦血分而固脫。干姜之辛溫暖下焦氣分而補虛。粳米之甘溫。佐石脂干姜而潤腸胃也。赤
【畏】(芫花)
【惡】(大黃 松脂) 白
【畏】(黃芩 甘草 黃連)
【惡】(松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