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甘淡微苦咸平,無毒。酒浸用。種類最多,惟川者味甘淡、色黃、無岐,可無傷胃之虞。古稱金釵者為最,以其色黃如金,旁枝如釵,故有是名。近世絕無此種,川者差堪代用。其余雜產、味苦色晦、中虛多岐者,味皆極苦,誤用損人。凡入湯藥酒浸曬干入丸劑,薄切,米飲漿曬干磨之。
《本經》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髒,虛勞羸瘦,強陰益精,久服濃腸胃。
發明 石斛足太陰、少陰脾腎之藥。甘可悅脾,故濃腸胃而治傷中。咸能益腎,故益精氣而補虛羸,為治胃中虛熱之專藥;又能堅筋骨,強腰膝,骨痿痹弱,囊濕精少,小便余瀝者宜之。
骨碎補
俗名猴姜
苦溫,無毒。蜜水焙用。
發明 骨碎補,足少陰藥也。骨傷碎者能療之,故名。主骨中毒氣,風氣,耳鳴,牙疼,骨痛,破血止血,折傷接骨。又治腎虛久瀉,以之為末,入豬腎中煨熟食之。戴元禮治痢後骨痿,入虎骨四斤,丸用之有效。但其性降收,不可與風燥藥同用。
石葦
苦微寒,無毒。凡用去黃毛,不爾射人肺令咳不已。去梗微炙用。
《本經》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
發明 石葦蔓延石上,生葉如皮。其味寒利,故《本經》治勞熱邪氣,指勞力傷津,癃閉不通之熱邪而言,非虛勞之謂。治妊娠轉胞同車前煎服。
景天
一名慎火草,俗名火丹草
苦寒,無毒。
《本經》主大熱火瘡,身熱諸邪惡氣。
發明 慎火草性能涼血解毒,故《本經》治大熱火瘡。《日華》治熱狂赤眼,頭痛,寒熱游風,女子帶下,《千金》慎火散以之為君,專主血熱崩中帶下之病,搗汁涂。小兒丹毒發熱及游風熱瘡,外用並效。一切病得之寒濕,惡寒喜熱者勿投。
石胡荽
即天胡荽,俗名鵝不食草,又名雞腸草
辛溫,無毒。汁制砒石、雄黃。
發明 鵝不食草氣溫而升,味辛而散,故能透達巔頂。人但知其搐鼻通而落息肉,不知其治頭痛之功最捷,而除翳之功更奇, 塞鼻中翳膜自落,故碧雲散用以取嚏,則濁氣宣通而翳自除,是昔人以開鍋蓋法喻之。
地錦
一名地朕
苦平,無毒。
發明 地朕多生庭院磚縫,睫赤葉青,繁絲如錦,故有是名。能通流血脈,治崩中痢下,功專散血止血,通利小便,《千金》治淋方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