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務本節錄,參考世本校改)
(一)
考滇南楊林蘭先生者,于滇中所產之靈藥百草,無不備極精研,區類辨性,繪為圖形,注為書集。先生著作甚多,殘缺無存。其或存者,傳寫多訛。如《滇南草本》附《醫門攬要》一書,先前未經刊刻,故所存者鮮。延及于今二百余年,猶多遺失,良可慨也。
余家有殘篇,奈年遠代湮,不無廢壞。余長兄暄于癸酉年春,向里人中尋訪舊存,互相校對,親為抄補,此書乃為之全備。但私之于己,其獲益有限,不如公之于世,其為利甚溥也。
余念及此,因重訂之。即捐家藏遺本一部,刊刻流傳,俾得者朝夕采覽,識見廣資,庶不貽誤于醫藥雲。
時光緒丁亥年仲冬月上浣
鄉後學 衣冠文物管浚重訂、題序並書
(二)
自來藥書所載甚是不一,惟我鄉先達止庵手著《滇南草本》附《醫門攬要》一書,其間辨藥性之周詳,明脈理之精微,審見癥之確切,附湯方之合宜,種種悉備,有益濟世,莫可名言。醫家各置一卷,藥石之奉,誠何愧哉!源喜友人管兄所捐藏本,刊刻流傳,是以為序。
歲光緒丁亥年仲冬月上浣 鄉後學 問渠周源清謹識
(三)
九州所產之藥,晰于漢唐,備于宋元,已屬無美不臻;即六詔所產《本草綱目》亦載之悉備,豈待是書出而滇南之草木始著耶!然《綱目》所載者有限,滇南所產者極多,使無人以表章之,不且湮沒未宣乎!
明蘭止庵先生研心草木數十年,味其甘辛酸苦,明其溫燥涼熱,圖其柯葉形狀,著《滇南本草》三卷,附著《醫門攬要》二卷,于是滇南之一草一木,悉有功于人世,而流傳不朽矣。
務本堂主人王級三、搜羅搜集,丁亥仲冬,乃得管衣冠文物昆季劫灰撥存家藏善本,不吝工資,重加剞劂。正其帝虎烏焉,厘其條目篇什,越一載而書成。為丐數言,弁諸簡端。
予喜其利物濟人之心摯,而善其章句字畫之辨明,故樂為之序,並識其崖略如此雲。
清光緒戊子大雪後五日 點蒼 郁堂李文煥撰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