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性寒無毒,入心肺大小腸胃膀胱六經。主五內邪熱,亡血津枯,面紅目赤,癰腫瘡瘍,五種黃病,開郁瀉火,療心中懊?顛倒而不眠,治臍下血滯小便而不利。皮走肌膚之熱,仁去心胸之熱,解羊躑躅及?蟲毒。
按:山梔味苦歸心,輕飄象肺,入腸則供肺為傳道者也,小腸受盛與心應者也,胃亦上焦之腑也,膀胱亦肺部之約也,故咸入之,以理邪熱諸證。潔古曰:輕清上行。丹溪又曰:屈曲下行。兩家之說,似相左矣。不知惟其上行,最能清肺,肺氣清而化,則小便從此氣化而出。經曰:膀胱藏津液,氣化則能出者,是也。虛火炎者,炒黑用。煩郁嘔逆者,姜汁炒用,此外並宜生服。
雷公雲:凡使勿用顆大者,號曰伏。凡梔子無力,須要如雀腦並須長有九路,赤色者上。
凡使先去皮須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搗篩如金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