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
味甘,平,無毒。主療五髒邪氣,安志厭食,除蟲去毒。久服強魂魄,聰察,輕身不老,通者似檳榔。生南海山谷。
廣州別有龍眼,似荔枝而小,非益智,恐彼人別名,今者為益智耳,食之並利人。
﹝謹案﹞益智,似連翹子,頭未開者,味甘、辛,殊不似檳榔。其苗、葉、花、根與豆蔻無別,唯子小耳。龍眼一名益智,而益智非龍眼也。其龍眼樹,似荔枝,葉若林檎,花白色,子如檳榔,有鱗甲,大如雉卵,味甘酸。
濃樸
味苦,溫、大溫,無毒。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逆不止,泄痢,淋露,除驚胃。一名濃皮,一名赤樸。
其樹名榛,其子名逐相。療鼠 ,明目,益氣。生交趾、宛胊。三月、九月、十月采皮,陰干。
干姜為之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今出建平、宜都,極濃、肉紫色為好,殼薄而白者不如。用之削去上甲錯皮。
俗方多用,道家不須也。
豬苓
味甘、苦,平,無毒。主 瘧,解毒,闢蠱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能老。一名 豬矢胊。二月、八月采,陰干。
今湘州、衡山無有,此道不通,皆從寧州來。舊雲是楓樹苓,其皮至黑,作塊似豬矢,故以名之,肉白而實者佳。
用之削去黑皮乃稱之,比年殊難得耳。
竹葉
芹竹葉,味苦,平、大寒,無毒。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除煩熱,風 ,喉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消毒。汁,主風 痹。實,通神明,輕身益氣。生益州。淡竹葉,味辛,平、大寒。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其瀝,大寒。療暴中風,風痹,胸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苦竹葉及瀝,療口瘡,目痛,明目,通利九竅。竹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干筍燒療五痔血。
竹類甚多,此前一條雲是篁竹,次用淡苦爾。又一種薄殼者,名甘竹葉,最勝。又有實中竹、笙竹,並以筍為佳,于藥無用。凡取竹瀝,惟用淡竹耳。竹實出藍田,江東乃有花而無實,故鳳鳥不至。而頃來斑斑有實,實狀如小麥,堪可為飯。
枳實
味苦、酸,寒、微寒,無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熱結,止痢。長肌肉,利胸脅淡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脅風痛,安胃氣,止溏泄,明目。生河內川澤。九月、十月采,陰干。
今處處有,采破令干。用之除中核,微炙令香,亦如橘皮,以陳者為良。枳樹枝睫及皮,療水脹、暴風、骨節疼急。
枳實俗方多用,道家不須也。
﹝謹案﹞枳實,曬干乃得,陰便濕爛也。用當去核及中瓤乃佳。
今雲用枳殼乃爾。若稱枳實,須合核瓤用者,殊不然也,誤矣。
山茱萸
味酸,平、微溫,無毒。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腦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 ,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利。久服輕身,明目,強力,長年。一名蜀棗,一名雞足,一名思益,一名 實。生漢中山谷及瑯 、宛胊、東海承縣。
九月、十月采實,陰干。
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今出近道諸山中大樹,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頹子,亦可啖。既干後,皮甚薄,當合核為用也。
吳茱萸
味辛,溫、大熱,有小毒。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去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髒。根殺三蟲。根白皮殺蟯蟲,療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女子經產余血。療白癬。一名 。生上谷川谷及宛胊。九月九日采,陰干。
蓼實為之使,惡丹參、硝石、白堊,畏紫石英。此即今食茱萸。《禮記》亦名 ,而俗中呼為KT 子,當是不識字, 字似 字,仍以相傳。其根南行、東行者為勝。道家去三尸方亦用之。
﹝謹案﹞《爾雅•釋木》雲︰椒 丑 。陸氏《草木疏》雲︰椒 屬亦有 名,陶誤也。
秦皮
味苦,微寒、大寒,無毒。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
可作洗目湯。久服頭不白,輕身,皮膚光澤,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廬江川谷及宛胊。二月、八月采皮,陰干。
大戟為之使,惡吳茱萸。俗雲是樊 皮,而水漬以和墨,書青色不脫,徹青,且亦殊薄,恐不必爾。俗方惟以療目。道術家亦有用處。
﹝謹案﹞此樹似檀。葉細,皮有白點而不粗錯。取皮水漬便碧色,書紙看皆青色者是。俗見味苦,名為苦樹,亦用皮,療眼有效。以葉似檀,故名石檀也。
梔子
味苦,寒、大寒,無毒。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 鼻,白癩、赤癩,瘡陽川谷。九月采實,曝干。
解玉支毒。處處有,亦兩三種小異,以七道者為良。經霜乃取之。今皆入染用,于藥甚希。玉支即躑躅 也。
檳榔
味辛,溫,無毒。主消谷,逐水,除痰 ,殺三蟲,去伏尸,療寸白。生南海。
此有三、四種︰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廣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澀,核亦大;尤大者,名楮者,南人名納子,俗人吸為檳榔孫,亦可食。
﹝謹案﹞檳榔, 者極大,停數日便爛。今入北來者,皆先灰汁煮熟,仍火燻使干,始堪停久,其中仁,主腹脹,生搗末服,利水谷道,敷瘡生肌肉,止痛。燒為灰,主口吻白瘡。生交州、愛州及昆侖。
合歡
味甘平,無毒。主安五髒,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生益州川谷。
稽公《養生論》亦雲︰合歡蠲忿,萱草忘憂。詩人又有萱草,皆雲即是今鹿蔥,而不入藥用。至于合歡,舉俗無識之者。當以其非療病之功,稍見輕略,遂致永謝。猶如長生之法,人洛陽華林苑中,猶雲合歡如丁林,唯不來江左耳。
﹝謹案﹞此樹,生葉似皂莢槐等,極細,五月花發,紅白色,所在山澗中有之。今東西京第宅山池間亦有種者,名曰合歡,或曰合昏。秋實作莢,子極薄細。
秦椒
味辛,溫、生溫、熟寒,有毒。主風邪氣,溫中,除寒痹,堅齒長發,明目。療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產後余疾,腹痛,出汗;利五髒。久服輕身,好色,能老,增年,通神。生瑯。八月、九月采實。
惡栝蔞、防葵,畏雌黃。今從西來,形似椒而大,色黃黑,味亦頗有椒氣,或呼為大椒。
又子是楮椒,恐謬。
﹝謹案﹞秦椒樹,葉及睫、子,都似蜀椒,但味短,實細。藍田南、秦嶺間大有也。
衛矛
味苦,寒,無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滿,汗出,除邪,殺鬼毒蠱疰,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一名鬼箭。生霍山山谷。八月采,陰干。
山野處處有。其睫有三羽,狀如箭羽,俗皆呼為鬼箭。而為用甚希,用之削取皮及羽也。
紫葳
味酸,微寒,無毒。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養胎。睫葉,味苦,無毒。主痿蹶,益氣。
一名陵苕,一名 華。生西海川谷及山陽。
李雲是瞿麥根,今方用至少。《博物志》雲︰郝晦行華草于太行山北得紫葳華。必當奇異。今瞿麥華乃可愛,而處處有,不應乃在太行山。且有樹其睫葉,恐亦非瞿麥根。《詩》雲有苕之華;郭雲陵霄藤,亦恐非也。
﹝謹案﹞此即陵霄也,花及睫葉俱用。案《爾雅•釋草》雲︰苕,一名陵苕,黃華KT ,白華尖。郭雲︰一名陵時,又名陵霄。本草雲︰一名陵苕,一瞿麥皆《本經》所載,若用瞿麥根為紫葳,紫葳何得復用睫葉。體性既與瞿麥乖異,生處亦不相關。
郭雲陵霄,此為真說也。
蕪荑
味辛,平,無毒。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行毒,去三蟲,化食,逐寸白,散腹中溫溫喘息。一名無姑,一名 。生晉山川谷。三月采實,陰干。
今唯出高麗,狀如榆莢,氣臭如 ,彼人皆以作醬食之。性殺蟲,以置物中,亦闢蛀。
但患其臭耳。
﹝謹案﹞《爾雅》
雲︰蕪荑一名 KT ,今名 ,字之誤也。今出延州、同州者,最好。
食茱萸
味辛、苦、大熱、無毒。功用與吳茱萸同,少為劣耳,療水氣用之,乃佳。
皮薄開口者是,雖名為食,而不堪啖。(新附)
椋子木
味甘、咸,平,無毒。主折傷,破血養血,安胎,止痛,生肉。
葉似柿,兩葉相當,子細圓,如牛李子,生青、熟黑。其木堅重,煮汁赤色。《爾雅》
雲︰椋椋,材中車KT 。八月、九月采木,曬干。(新附)
每始王木
味苦,平,無毒。主傷折,跌筋骨,生肌破血,止痛,酒水煮濃汁飲之。生資州山谷。
藤生,繞樹木上生,葉似蘿摩葉。二月、八月采。(新附)
折傷木
味甘、咸,平,無毒。主傷折,筋骨疼痛,散血︰補血,產後血悶,心痛,酒水煮濃汁飲之。生資州山谷。
藤生,繞樹上,葉似 草葉而光濃。八月、九月采睫,曬干。(新附)
茗、苦荼
茗,味甘、苦,微寒,無毒。主 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秋采之。苦荼,主下氣,消宿食,作飲加茱萸、蔥、姜等,良。
《爾雅•釋木》雲︰ 苦荼注︰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 ,蜀人名之苦荼,生山南漢中山谷。(新附)
桑根白皮
味甘,寒,無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去肺中水氣,止唾血,熱渴,水腫,腹滿,顱脹,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縫創。采無時。出土上者殺人。續斷、桂心、麻子為之使。葉,主除寒熱,出汗。汁,解蜈蚣毒。
桑耳,味甘,有毒。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積聚,腹痛,陰陽寒熱無子,療止久泄,益氣不饑。其金色者,療 痹飲,積聚,腹病,金創。
一名桑茵,一名木麥。五木耳名 ,益氣不饑,輕身強志。生犍為山谷。六月多雨時采木耳,即曝干。
東行桑根乃易得,而江邊多出土,不可輕信。桑耳,《斷谷方》雲︰木 又呼為桑上寄生,此雲五木耳,而不顯四者是何木?案老桑樹生燥耳,有黃、赤、白者,又多雨時亦生軟濕者,人采以作菹,皆無復藥用。
﹝謹案﹞檸耳,人常食;槐耳,用療痔;榆、柳、桑耳,此為五耳,軟者並堪啖。桑椹,味甘,寒,無毒,單食,主消渴;葉,味苦、甘,寒,有小毒。水煎灰等,同滅痣疵黑子,蝕惡肉。煮小豆,大下水脹。敷金創止血,生肌也。
菘蘿
味苦、甘,平,無毒。主 怒邪氣,止虛汗,出風頭,女子陰寒腫痛,療痰熱,溫瘧,可為吐湯,利水道。一名女蘿。生熊耳山川谷松樹上。五月采,陰干。
東山甚多,生雜樹上,而以松上者為真。《毛詩》雲︰蔦與女蘿,施于松上。蔦是寄生,今以桑上者為真,不用松上者,此互有異同耳。
白棘
味辛,寒,無毒。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決刺結,療丈夫虛損,陰痿,精自出,補針,一名棘刺。生雍州川谷。
李雲此是酸棗樹針,今人用天門冬苗代之,非真也。
﹝謹案﹞白棘,睫白如粉KT 子,葉與之,亦為難得也。
棘刺花
味苦,平,無毒。主金瘡、內漏,明目。冬至後百廿日采之。實,主明目,心腹痿痹,除熱,利小便。生道旁。四月采。一名菥 ,一名馬胊,一名刺原。又有棗針,療腰痛、喉痹不通。
此一條又相違越,恐李所言多是,然復道其花一名菥 ,此恐別是一物,不關棗刺也。
今俗人皆用天門冬苗,吾亦不許。門冬苗乃是好作飲,益人,正不可當棘刺耳。
﹝謹案﹞棘有類非一。後條用花,斯不足怪。
以江南無棘,李雲用棗針。天門冬苗一名顛棘,南人取以代棘針,陶亦不許,今用棘刺,當取白者為勝。花即棘花,定無別物。然刺有兩種,有鉤、有直,補益用直者,療腫宜取鉤者。又雲棗針宜在棗部。南人昧于棗、棘之別,所以同在棘條中也。
安息香
味辛、苦,平,無毒。主心腹惡氣鬼疰。出西戎,似松脂,黃黑色為塊,新者亦柔韌。
(新
龍腦香及膏香
味辛、苦,微寒,一雲溫,平,無毒。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出婆律國,形似白松脂,作杉木氣,明淨者善;久經風日,或如雀屎者不佳。雲合粳米炭、相思子貯之,則不耗。膏主耳聾。
樹形似杉木,言婆律膏是樹根下清脂,龍腦是樹根中干脂。子似豆蔻。皮有甲錯,香似龍腦,味辛,尤下惡氣,消食,散脹滿,香人口,舊雲出婆律國,藥以國為名也。亦言即杉脂也。江南有杉木,未經試造,或方土無脂,尤甘蕉比聞花而無實耳。(新附)
摩勒
味苦、甘,寒,無毒。主風虛熱氣。一名余甘。生嶺南交、廣、愛等州。
樹葉細,似合歡,花黃,子似李、柰,青黃色,核圓作六、七稜,其中仁亦入藥用。(新附)
毗梨勒
味苦,寒,無毒。功用與 摩勒同。出西域及嶺南交、愛等州,戎人謂之三果。
樹似胡桃,子形亦似胡桃,核似訶梨勒而圓短無稜,用之亦同法。(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