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疏祭文 自祭文

類別︰集部 作者︰(晉)陶洲明 書名︰陶淵明集

    【說明】

    此文寫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九月,陶淵明六十三歲。過了兩個月,

    陶淵明便逝世了。所以,這篇祭文可以說是他的絕筆之作。

    祭文,一般是生者為祭奠死者而作,但這篇祭文卻是作者為自己所作。

    祭文中回顧、總結了自己的一生,一方面肯定了自己所走過的人生道路,另

    一方面表現了不與黑暗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歲惟丁卯(1),律中無射(2)。天寒夜長,風氣蕭索(3),鴻雁于征(4),草木

    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5)。永歸于本宅(6)。故人淒其相悲(7),同祖行于今

    夕(8)。羞以嘉蔬(9),薦以清酌(10)。候顏已冥(11),聆音愈漠(12)。嗚呼哀哉!

    茫茫大塊(13),悠悠高畏(14),是生萬物(15),余得為人。自余為人,逢運

    之貧(16),簞瓢屢罄(17),冬陳(18)。含歡谷汲(19),行歌負薪(20),翳翳柴

    門(21),事我宵晨(22),春秋代謝(23),有務中園(24),載耘載籽(25),乃育乃繁

    (26)。欣以素犢(27),和以七弦(28)。冬曝其日(29),夏濯其泉(30)。勤靡余勞(31),

    心有常閑(32)。樂天委分(33),以至百年(34)。

    惟此百年(35),夫人愛之(36),懼彼無成(37),勻障 38)。存為世珍(39),

    歿亦見思(40)。嗟我獨邁(41),曾是異茲(42)。寵非己榮(43),涅豈吾緇(44)?br />
    兀窮廬(45),酣飲賦詩。識運知命,疇能罔眷(46)。余今斯化(47),可以無恨。

    壽涉百齡(48),身慕肥遁(49),從老得終(50),奚所復戀(51)!

    寒暑愈邁(52),亡既異存(53),外姻晨來(54),良友宵奔(55),葬之中野(56),

    以安其魂。我行(57),蕭蕭墓門(58),奢恥宋臣(59),儉笑王孫(60),廓兮

    已滅(61),慨焉已遐(62),不封不樹(63),日月遂過。匪貴前譽(64),孰重後歌

    (65)?人生實難,死如之何(66)?鳴呼哀哉!

    【注釋】

    (1) 惟︰為,是。丁卯︰指宋文帝元嘉四年(427)。

    (2) 律中(zh ng 眾)無射(y 意)︰指農歷九月。律︰樂律。古時把標志音高的十二律同十二

    個月份相配,用十二律的名稱代表月份。無射︰為十二律之一,指農歷九月。

    (3) 蕭索︰蕭條,冷落。

    (4) 鴻雁︰大雁。于︰語助詞,無意義。征︰行,這里指飛過。

    (5) 逆旅之館︰迎賓的客舍,比喻人生如寄。參見《雜詩十二首》其八注(6)、(7)。

    (6) 本宅︰猶老家,指墳墓。

    (7) 故人︰指親友。其︰語助詞,無意義。相︰交相。

    (8) 祖行︰指出殯前夕祭奠亡靈。

    (9) 羞︰進獻食品,這里指供祭。

    (10) 薦︰進,供。《周禮?天官?庖人》︰“共王之膳與其薦羞之物。”鄭玄注︰“薦,亦進

    也;備品物曰薦,致滋味乃為羞。”清酌︰指祭奠時所用的酒。

    (11) 候︰伺望。冥︰昏暗,模糊不清。

    (12) 聆︰听。漠︰通“寞”,寂靜無聲。

    (13) 大塊︰指大地。《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扶我以老,息我以死。”

    (14) 晏(m n 民)︰天。

    (15) 是︰此。指天地,大自然。

    (16) 運︰指家運。

    (17) 罄(q ng 慶)︰空。

    (18) (chi x 痴細)︰夏天穿的葛布衣,締是細葛布,絡是粗葛布。陳︰設、列,這里指

    穿。

    (19) 谷汲︰在山谷中取水。

    (20) 行歌︰邊走邊唱。負薪︰背著柴禾。

    (21) 翳翳︰昏暗的樣子。柴門︰用樹條編扎的門,指屋舍簡陋。

    (22) 事我宵晨︰謂料理日常生活。事︰做。宵晨︰早晚。

    (23) 代謝︰相互更替。

    (24) 務︰指從事農活。中園︰園中,指田園。

    (25) 載︰又,且。耘︰除草。籽(z 子)︰在苗根培土。

    (26) 乃育乃繁︰謂作物不斷滋生繁衍。乃︰就。

    (27) 素牘(d 獨)︰指書籍。犢是古代寫字用的木簡。

    (28) 和︰和諧。七弦︰指七弦琴。

    (29) 曝(p 瀑)︰曬。

    (30) 濯(zhu 濁)︰洗滌。

    (31) 勤靡余勞︰辛勤耕作,不遺余力。靡︰無。

    (32) 常︰恆久。閑︰悠閑自在。

    (33) 樂天︰樂從天道的安排。委分(f n 忿)︰猶“委命”,听任命運的支配。分︰本分,天分。

    (34) 百年︰一生,終身。

    (35) 惟︰句首助詞。

    (36) 夫(f 扶)︰句首助詞。人︰猶“人人”。

    (37) 彼︰指人生一世。無成︰無所成就。

    (38) 裕 i 慨)︰貪。

    (39) 存為世珍︰生前被世人所尊重。存︰指在世之時。

    (40) 歿︰死。見思︰被思念。

    (41) 嗟我獨邁︰感嘆自己獨行其是。邁︰行。

    (42) 曾︰乃,竟。茲︰這,指眾人的處世態度。

    (43) 寵非己榮︰不以受到寵愛為榮耀。

    (44) 涅(ni 聶)豈吾緇(z 滋)︰污濁的社會豈能把我染黑。涅︰黑色染料。緇︰黑色,這里

    用作動詞,變黑。(論語?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45) 郟u 昨)兀︰挺拔突出的樣子,這里形容意氣高傲的樣子。

    (46) 疇︰語助詞,無意義。罔︰無。眷︰眷念,留戀,指人世。

    (47) 斯︰此,這樣。化︰物化,指死去。

    (48) 涉︰及,到。百齡︰百歲,這里指老年。

    (49) 肥遁︰指退隱。《周易?遁卦》︰“上九,肥遁,無不利。”肥︰寬裕自得。遁︰退避。

    (50) 從老得終︰謂以年老而得善終。

    (51) 奚︰何。

    (52) 逾邁︰進行。

    (53) 亡︰死。異︰不同于。存︰生,活著。

    (54) 外姻︰指母族或妻族的親戚。這里泛指親戚。

    (55) 奔︰指前來奔喪。

    (56) 之︰作者自指。中野︰荒野之中。

    (57) (y o 咬)︰隱晦的樣子。

    (58) 蕭蕭︰風聲。

    (59) 奢恥宋臣︰以宋國桓(tu 頹)那樣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恥。宋臣︰《孔子家語》說,孔

    子在宋國時,宋國的司馬(官職)桓為自己造石槨,三年不成,工匠皆病,孔子以為過于奢侈了。

    (60) 儉笑王孫︰以漢代的楊王孫過于簡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漢書?楊王孫傳》載︰楊王孫

    臨死前囑咐子女︰“死則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從足引脫其囊,以身親土。”

    (61) 廓︰空闊,指墓地。火︰消滅,指人已死去。

    (62) 遐︰遠,指死者遠逝。

    (63) 不封︰不壘高墳。不樹︰不在墓邊植樹,《禮記?王制》︰“庶人縣封,葬不為雨止,不

    封不樹。”作者自視為庶人︰

    (64) 匪︰同“非”。前譽︰生前的美譽。

    (65) 孰︰誰。後歌︰死後的歌頌。

    (66) 如之何︰如何,怎樣。之︰語助詞,無意義。

    【譯文】

    現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氣寒冷,秋夜漫長,景象蕭條冷落,大雁南飛,

    草木枯黃凋零。陶子將要辭別這暫時寄居的人世,永遠回到自己本來的住處。

    親友們懷著淒傷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來祭奠我的亡靈,為我送行。他們為

    我供上了新鮮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顏,已是模糊不清;听听我

    的聲音,更是寂靜無聲。悲痛啊,悲痛!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們生育了萬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間。自從我成

    為一個人,就遭遇到家境貧困的命運,飯筐水瓢里常常是空無一物,冬天里

    還穿著夏季的葛布衣服。可我仍懷著歡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著柴禾時

    還邊走邊唱,在昏暗簡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從春到秋。田園

    中總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斷滋生繁衍。捧起書籍,心中

    欣歡;彈起琴弦,一片和諧。冬天曬曬太陽,夏天沐浴于清泉。辛勤耕作,

    不遺余力,心中總是悠閑自在。樂從天道的安排,听任命運的支配,就這樣

    度過一生。

    這人生一世,人人愛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格外珍惜時光。生

    前為世人所尊重,死後被世人所思念。可嘆我自己獨行其是,竟是與眾不同。

    我不以受到寵愛為榮耀,污濁的社會豈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氣做然,

    飲酒賦詩。我識運知命,所以能無所顧念。今日我這樣死去,可說是沒有遺

    恨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戀著退隱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終,還又有什麼

    值得留戀!

    歲月流逝,死既不同于生,親戚們清晨便來吊唁,好友們連夜前來奔喪,

    將我葬在荒野之中,讓我的靈魂得以安寧。我走向幽冥,蕭蕭的風聲吹拂著

    墓門,我以宋國桓那樣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恥,以漢代楊王孫那過于簡陋

    的墓葬而感到可笑。墓地空闊,萬事已滅,可嘆我已遠逝,既不壘高墳,也

    不在墓邊植樹,時光自會流逝。既不以生前的美譽為貴,誰還會看重那死後

    的歌頌呢?人生道路實在艱難,可人死之後又能怎樣呢?悲痛啊,悲痛!


如果你對陶淵明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陶淵明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