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 雜病 臥息喘逆

類別︰子部 作者︰隋•楊上善編注 書名︰黃帝內經太素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則不得偃臥”,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論篇》。自“問曰︰人有逆氣”至末,見《素問》卷九第三十四《逆調論篇》。又自篇首至末,見《甲乙經》卷十二第三。

    黃帝問于岐伯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髒有所傷,及精有所乏,倚則不安,故人不能注懸其病。

    人之病有臥不安者,五髒內傷,入房太甚,泄精過多,有所不足,故倚臥不安,不能懸定病處,數起動也。

    平按︰“及精有所乏,倚則不安”,別本“乏”作“之”,《素問》作“及精有所之,寄則安”,《甲乙》作“及情有所倚,則臥不安”,《素問》新校正雲︰“《太素》作精所有倚則不安。”均無“乏”字。本書原鈔作“及精有所乏,倚則不安”,與楊注“泄精過多,有所不足,故倚臥不安”正合。袁刻無“乏”字。《素問》、《甲乙》“懸”上無“注”字。注“太甚”袁刻作“太盛”。

    黃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岐伯曰︰肺者髒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大則不得偃臥。

    肺居五髒之上主氣,氣之有余,則手太陽脈盛,故不得偃臥也。

    問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能得臥,臥而喘者,皆何髒使然?願聞其故。

    此五皆是人之起居,臥之與喘,不安之病,皆由髒內不和,故請示也。

    答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

    陽明為三陽之長,故氣下行,順而息調,失和上行,逆而有音。此解“息有音”也。

    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也,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上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陽明循道逆行,息便有音,今不依其道逆行,故不得臥。上經,前所說經也。

    平按︰“上經”《素問》、《甲乙》作“下經”,王注︰“《下經》,上古經也。”

    夫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此脾之絡脈逆,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夫絡脈循脈經上下而行,絡脈受邪,注留于經,病人也甚,故起居不安,息亦有聲。今絡脈氣逆,不循于經,其病也微,所以起居如故,息有音也。

    平按︰“脾之絡脈”《素問》、《甲乙》作“肺之絡脈”。

    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者也。腎者水髒,主津液,津液主臥與喘。

    腎為水髒,主于胃中津液。今有水氣客于津液,循之而流,津液主臥、主喘,故津液受邪,不能得臥,臥即喘也。

    平按︰《甲乙》“而流”作“而留”。《素問》、《甲乙》“津液”二字不重。


如果你對黃帝內經太素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黃帝內經太素》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