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五 魏蘭根 崔(子瞻)

類別︰史部 作者︰李百藥 書名︰北齊書

    【原文】

    魏蘭根,巨鹿下曲陽人也。父伯成,魏中山太守。蘭根身長八尺,儀貌奇偉,泛覽群書,誦《左氏傳》、《周易》,機警有識悟。起家北海王國侍郎,歷定州長流參軍。丁母憂,居喪有孝稱。將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樹。蘭根以卓凶逆無道,不應遺祠至今,乃伐柏以為郭材。人或勸之不伐,蘭根盡取之,了無疑懼。遭父喪,廬于墓側,負土成墳,憂毀殆于滅性。後為司空、司徒二府記室參軍,轉夏州平北府長史,入為司徒掾,出除本郡太守,並有當官之能。

    正光末,尚書令李崇為本郡都督,率眾討茹茹,以蘭根為長史。因說崇曰︰ “緣邊諸鎮,控攝長遠。昔時初置,地廣人稀,或征發中原強宗子弟,或國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來,有司乖實,號曰府戶,役同廝養,官婚班齒,致失清流。而本宗舊類,各各榮顯,顧瞻彼此,理當憤怨。更張琴瑟,今也其時,靜境寧邊,事之大者。宜改鎮立州,分置郡縣,凡是府戶,悉免為民,入仕次敘,一準其舊,文武兼用,威恩並施。此計若行,國家庶無北顧之慮矣。”崇以秦聞,事寢不報。軍還,除冠軍將軍,轉司徒右長史,假節,行豫州事。

    孝昌初,轉岐州刺史。從行台蕭寶寅討破宛川,俘其民人為奴婢,以美女十人賞蘭根。蘭根辭曰︰“此縣界于強虜,皇威未接,無所適從,故成背叛。今當寒者衣之,饑者食之,奈何將充僕隸乎?”盡以歸其父兄。部內麥多五穗,鄰州田鼠為災,犬牙不入岐境。屬秦隴反叛,蕭寶寅敗于涇州,高平虜賊逼岐州,州城民逼囚蘭根降賊。寶寅至雍州,收輯散亡,兵威復振,城民復斬賊刺史侯莫陳仲和,推蘭根復任。朝廷以蘭根得西土人心,加持節、假平西將軍、都督涇岐東秦南岐四州軍事,兼四州行台尚書。尋入拜光祿大夫。

    孝昌末,河北流人南渡,以蘭根兼尚書,使齊、濟、二兗四州安撫,並置郡縣。河間邢杲反于青、兗之間,杲,蘭根之甥也,復詔蘭根餃命慰勞。杲不下,仍隨元天穆討之。還,除太府卿,辭不拜。轉安東將軍、中書令。

    莊帝之將誅爾朱榮也,蘭根聞其計,遂密告爾朱世隆。榮死,蘭根恐莊帝知之,憂懼不知所出。時應詔王道習見信于莊帝,蘭根乃托附之,求得在外立功。道習為啟聞,乃以蘭根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鄉曲,欲防井陘。時爾朱榮將侯深自範陽趣中山,蘭根與戰,大敗,走依渤海高乾。屬乾兄弟舉義,因在其中。高祖至,以蘭根宿望,深禮遇之。中興初,加車騎大將軍、尚書右僕射。及高祖將入洛陽,遣蘭根先至京師。時廢立未決,令蘭根觀察魏前廢帝。帝神采高明,蘭根恐于後難測,遂與高乾兄弟及黃門崔同心固請于高祖,言廢帝本是胡賊所推,今若仍立,于理不允。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廢帝素有德業,而為蘭根等構毀,深為時論所非。

    太昌初,除儀同三司,尋加開府,封巨鹿縣侯,邑七百戶。啟授兄子同達。蘭根既預義勛,位居端揆,至是始敘復岐州勛,封永興縣侯,邑千戶。高乾之死,蘭根懼,去宅,避于寺。武帝大加譴責,蘭根憂怖,乃移病解僕射。天平初,以病篤上表求還鄉里。魏帝遣舍人石長宣就家勞問,猶以開府儀同,門施行馬,歸于本鄉。二年卒,時年六十一。贈冀定殷三州軍事、定州刺史、司徒公、侍中,謚曰文宣。蘭根雖以功名自立,然善附會,出處之際,多以計數為先,是以不為清論所許。

    長子相如,秘書郎中。以建義勛,尋加將軍。襲父爵,遷安東將軍、殷州別駕,入為侍御史。武定三年卒。次子敬仲。肅宗時,佐命功臣配享,而不及蘭根。敬仲表訴,帝以詔命既行,難于追改,擢敬仲為祠部郎中。卒于章武太守。

    蘭根族弟明朗,頗涉經史,粗有文性。累遷大司馬府法曹參軍,兼尚書金部郎中。元顥入洛陽,明朗為南道行台郎中,為顥所擒。後棄顥逃還,除龍驤將軍、中散大夫,賜爵巨鹿侯。永安末,蘭根為河北行台,引明朗為左丞。及蘭根中山之敗,俱歸高祖。中興初,拜撫軍將軍,出為安德太守。後轉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定州大中正。武定初,為顯祖諮議參軍。出為平陽太守,為御史所劾,因被禁止。遇病卒。

    明朗從弟愷,少抗直有才辯。魏末,闢開府行參軍,稍遷尚書郎、齊州長史。天保中,聘陳使副。遷青州長史,固辭不就。楊忠暈牛 宰媧笈  衷疲骸昂撾錆鶴櫻 矣牘儼豢暇停:魅戰  易怨燦鎩!筆鞘畢宰嬉咽H攏   暈  澹 槊蔡谷弧O宰媲性鷸  栽疲骸八烙氤ス肥胗牛 吻溲∫淮Α!扁鷦疲“能殺臣者是陛下,不受長史者是愚臣,伏听明詔。”顯祖謂衷疲骸昂溫俏奕俗鞁僦埃 嚶麼撕漢撾  牌浠辜遙 啦皇詹傘!庇墑腔瓿練稀︰笥鱍鐘諑罰  耘隆Q畬鷦唬骸胺ゝ 詮  逃墑й跡 茄﹝芩ゅ  煥圖摺!扁ι唬“雖復零雨自天,終待雲興四岳。公豈得言不知?”楊欣然曰︰“此言極為簡要,更不須多語。”數日,除霍州刺史。在職有治方,為邊民悅服。大寧中,卒于膠州刺史。

    愷從子彥卿,魏大司農季景之子。武平中,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陳使副。

    彥卿弟淡,學識有詞藻。武平初,殿中御史,遷中書舍人,待詔文林館。隋開皇中,太子舍人、著作郎。撰《後魏書》九十二卷,甚得史體,時稱其善雲。

    崔,字長孺,清河東武城人也。父休,魏七兵尚書,贈僕射。狀貌偉麗,善于容止,少有名望,為當時所知。初為魏世宗挽郎,釋褐太學博士。永安中,坐事免歸鄉里。高祖于信都起義,歸焉。高祖見之,甚悅,以為諮議參軍。尋除給事黃門侍郎,遷將軍、右光祿大夫。高祖入洛,議定廢立。太僕綦俊盛稱普泰王賢明,可以為社稷主。曰︰“若其明聖,自可待我高王,徐登九五。既為逆胡所立,何得猶作天子。若從俊言,王師何名義舉?”由是中興、普泰皆廢,更立平陽王為帝。以建義功,封武城縣公,邑一千四百戶,進位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仍領黃門郎。

    居門下,恃預義旗,頗自矜縱。尋以貪污為御史糾劾,因逃還鄉里,遇赦始出。高祖以本預義旗,復其黃門。天平初,為侍讀,監典書。尋除徐州刺史,給廣宗部曲三百、清河部曲千人。性豪慢,寵妾馮氏,假其威刑,恣情取受,風政不立。初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或曰︰“魏收可。”曰︰“收輕薄徒耳。” 更引祖鴻勛為之。既居樞要,又以盧元明代收為中書郎,由是收餃之。及收聘梁,過徐州,備刺史鹵簿而送之,使人相聞魏曰︰“勿怪儀衛多,稽古之力也。”收報曰︰“白崔徐州,建義之勛,何稽古之有!”自以門閥素高,特不平此言。收乘宿憾,故以挫之。罷州,除七兵尚書、清河邑中正。

    趙郡李渾嘗宴聚名輩,詩酒正歡嘩,後到,一坐無復談話者。鄭伯獻嘆曰︰ “身長八尺,面如刻畫,謦咳為洪鐘響,胸中貯千卷書,使人那得不畏服!”

    每以籍地自矜,謂盧元明曰︰“天下盛門,唯我與爾,博崔趙李,何事者哉!” 崔暹聞而餃之。高祖葬後,又竊言︰“黃頷小兒堪當重任不?”暹外兄李慎以言告暹。暹啟世宗,絕朝謁。要拜道左,世宗發怒曰︰“黃頷小兒,何足拜也!” 于是鎖赴晉陽而訊之。不伏,暹引邢子才為證,子才執無此言。在禁,謂子才曰︰“卿知我意屬太丘不?”子才出告子瞻雲︰“尊公意正應欲結姻于陳元康。” 瞻有女,乃許妻元康子,求其父。元康為言之于世宗曰︰“崔名望素重,不可以私處言語便以殺之。”世宗曰︰“若免其性命,猶當徙之遐裔。”元康曰︰“若在邊,或將外叛。以英賢資寇敵,非所宜也。”世宗曰︰“既有季之罪,還令輸作可乎?”元康曰︰“嘗讀《崔琰傳》,追恨魏武不弘。若在作所而殞,後世豈道公不殺也?”世宗曰︰“然則奈何?”元康曰︰“崔合死,朝野莫不知之,公誠能以寬濟猛,特輕其罰,則仁德彌著,天下歸心。”乃舍之。進謁奉謝,世宗猶怒曰︰“我雖無堪,忝當大任,被卿名作黃頷小兒,金石可銷,此言難滅!”

    天保初,除侍中,監起居。以禪代之際,參掌儀禮,別封新豐縣男,邑二百戶,回授第九弟約。一門婚嫁,皆是衣冠之美,吉凶儀範,為當時所稱。婁太後為博陵王納妹為妃,敕中使曰︰“好作法用,勿使崔家笑人。”婚夕,顯祖舉酒祝曰︰ “新婦宜男,孝順富貴。”奏曰︰“孝順出自臣門,富貴恩由陛下。”

    五年,出為東兗州刺史,復攜馮氏之部。尋遇偏風,而馮氏驕縱,受納狼藉,為御史所劾,與俱召詣廷尉。尋有別敕,斬馮于都市。以疾卒獄中,年六十一。

    歷覽群書,兼有詞藻,自中興立後,迄于武帝,詔誥表檄,多所為。然率性豪侈,溺于財色,諸弟之間,不能盡雍穆之美,世論以此譏之。素與魏收不協,收既專典國史,恐被惡言,乃悅之曰︰“昔有班固,今則魏子。”收笑而憾不釋。子瞻嗣。

    瞻字彥通,聰明強學,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發。年十五,刺史高昂召署主簿,清河公岳闢開府西閣祭酒。崔暹為中尉,啟除御史,以才望見收,非其好也。高祖入朝,還晉陽,被召與北海王陪從,俱為諸子賓友。仍為相府中兵參軍,轉主簿。世宗崩,秘未發喪,顯祖命瞻兼相府司馬使鄴。魏孝靜帝以人日登雲龍門,其父侍宴,又敕瞻令近御坐,亦有應詔詩,問邢邵等曰︰“此詩何如其父?”咸雲︰“博雅弘麗,瞻氣調清新,並詩人之冠。”宴罷,共嗟賞之,咸雲︰“今日之宴,並為崔瞻父子。”

    天保初,兼並省吏部郎中。尋丁憂,起為司徒屬。楊鐘拔 惺槭湯傘J甭 嫉樂敝惺槭。 蛭仕嫉澇唬骸拔掖巳斬轡瘢 疾患拚拔腦澹 漵肫淝淄  淼畢 ゃ!彼嫉來鷦唬骸按拚拔拇手 潰 滌鋅沙疲  偈樂仄浞緦鰨 圓嘔﹤弧!衷疲骸按搜雜欣懟!北闋嚶彌 J錄仁┬小鐘衷唬骸拔襞徼督牢 惺槔桑 袂楦唄  坑誚懦鋈耄 尬勒咚噯歡 蕁4奚錳彌 玻 嗟蔽蘩ぇ嶙印!

    皇建元年,除給事黃門侍郎。與趙郡李概為莫逆之友。概將東還,瞻遺之書曰︰ “仗氣使酒,我之常弊,詆訶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歸,吾于何聞過也?”瞻患氣,兼性遲重,雖居二省,竟不堪敷奏。加征虜將軍,除清河邑中正。肅宗踐祚,皇太子就傅受業,詔除太子中庶子,征赴晉陽。敕專在東宮,調護講讀,及進退禮度,皆歸委焉。太子納妃斛律氏,敕瞻與鴻臚崔倫  槔褚親 H悅媸鼙鷸莢唬“雖有舊事,恐未盡善,可好定此儀,以為後式。”

    大寧元年,除衛尉少卿,尋兼散騎常侍,聘陳使主。瞻詞韻溫雅,南人大相欽服,乃言︰“常侍前朝通好之日,何意不來?”其見重如此。還除太常少卿,加冠軍將軍,轉尚書吏部郎中。因患急十余日。舊式,百日不上解官,吏部尚書尉瑾性褊急,以瞻舉指舒緩,曹務繁劇,遂附驛奏聞,因而被代。瞻遂免歸鄉里。天統末,加驃騎大將軍,就拜銀青光祿大夫。武平三年卒,時年五十四。贈使持節、都督濟州軍事、大理卿、刺史,謚曰文。

    瞻性簡傲,以才地自矜,所與周旋,皆一時名望。在御史台,恆于宅中送食,備盡珍羞,別室獨餐,處之自若。有一河東人士姓裴,亦為御史,伺瞻食,便往造焉。瞻不與交言,又不命匕箸。裴坐觀瞻食罷而退。明日,裴自攜匕箸,恣情飲啖。瞻方謂裴雲︰“我初不喚君食,亦不共君語,君遂能不拘小節。昔劉毅在京口,冒請鵝炙,豈亦異于是乎?君定名士。”于是每與之同食。

    昆季仲文,有學尚,魏高陽太守、清河內史。興和中,為丞相掾。沙苑之敗,仲文持馬尾以渡河,波中乍沒乍出。高祖望見曰︰“崔掾也。”遽遣船赴接。既濟,勞之曰︰“卿為親為君,不顧萬死,可謂家之孝子,國之忠臣。”加中軍將軍。天保初,拜散騎常侍、光祿大夫。七年卒,年六十。子偃,武平中,歷太子洗馬、尚書郎。偃弟,學識有才思,風調甚高。武平中,瑯琊王大司馬中兵參軍。參定五禮,待詔文林館。隋仁壽中,卒于通直散騎常侍。叔仁,魏潁州刺史。子彥武,有識用,朝歌令。隋開皇初,魏州刺史。子侃,魏末兼通直常侍,聘梁使。子極,武平初太子僕,卒于武德郡守。子聿,魏東莞太守。子約,司空祭酒。

    族叔景鳳,字鸞叔,五世祖逞玄孫也。景鳳涉學,以醫術知名。魏尚藥典御,天保中譙州刺史。景鳳兄景哲,魏太中大夫、司徒長史。子國,字法峻,幼好學,泛覽經傳,多伎藝,尤工相術。天保初尚藥典御,乾明拜高陽郡太守、太子家令,武平假儀同三司,卒于鴻臚卿。法峻以武平六年從駕在晉陽,嘗語中書侍郎李德林雲︰“此日看高相王以下文武官人相表,俱盡其事,口不忍言。唯弟一人,更應富貴,當在他國,不在本朝,吾亦不及見也。”其精妙如此。

    族子肇師,魏尚書僕射亮之孫也。父士太,諫議大夫。肇師少時疏放,長遂變節,更成謹厚。涉獵經史,頗有文思。襲父爵樂陵男。釋褐開府東閣祭酒,轉司空外兵參軍,遷大司馬府記室參軍。天平初,轉通直侍郎,為尉勞青州使。至齊州界,為土賊崔迦葉等所虜,欲逼與同事。肇師執節不動,諭以禍福,賊遂舍之。乃巡慰青部而還。元象中,數以中舍人接梁使。武定中,復兼中正員郎,送梁使徐州。還,敕修起居注。尋兼通直散騎常侍,聘梁副使。轉中書舍人。天保初,參定禪代禮儀,封襄城縣男,仍兼中書侍郎。二年卒,時年四十九。

    史臣曰︰蘭根早有名行,為時論所稱;長孺才望之美,見重當世。並功參霸跡,位遇通顯,與李元忠、盧文偉蓋義旗之人物歟?魏之要幸附會,崔以門地驕很,雖有周公之美,猶以為累德,況未足喻其高下也。瞻詞韻溫雅,風神秀發,亦一時之領袖焉。

    贊曰︰崔、魏才望,見重霸初。名教之跡,其猶病諸。彥通尚志,家風有余。

    【譯文】

    魏蘭根,是鉅鹿下曲陽人。父親伯成,是魏代泰山太守。蘭根身長八尺,儀表外貌奇偉,博覽群書,誦讀《左傳》、《周易》,機警而有見識與悟性。從家中征召出來授任北海王國侍郎,歷任定州長流參軍。為母親守喪,其間有孝子的稱譽。準備把母親埋葬在常山郡境內,那裹先前已有董卓祠,祠旁有柏樹。蘭根認為董卓是凶惡無道的叛逆,不應留有祠廟至今,于是砍伐了柏樹做棺材。有人勸他不要伐樹,但蘭根將所有的柏樹都砍光了,全無疑懼。為父親守喪時,蘭根在墓地旁搭起草屋居住,自己擔土堆墳,憂傷欲絕。後任司空、司徒二府記室參軍,改任夏州平北府長史,被朝廷召入任司徒掾,後出朝任本郡太守,都居官稱職,表現出才干。

    正光末年,尚書令李崇為本郡都督,率兵討伐茹茹,以蘭根為長史。蘭根因而勸說李崇道︰“緣邊各鎮,很早就處于朝廷控制之下。過去剛設置時,地廣人稀,或是征派去中原強宗子弟,或是派去國家重臣,委以守衛重任。中年以來,有司名不副實,號稱府戶,役使百姓卻如同驅使奴僕,官與官聯姻,以致失去了清高之士。然而本宗舊類,各各榮耀顥貴,彼此攀比,理當憤怨。改弦更張,現在是時候了,使邊境安寧,是最重要的大事。應當改鎮立州,分置郡縣,凡是府戶,一律免作平民,按次序做官,一切照舊,文武兼用,恩威並施。這個計策如能實行,國家幾乎就沒有北方的憂慮了。”李崇將蘭根的計策上奏朝廷,事情擱置下來,沒有答覆。軍隊返回,蘭根被授任為冠軍將軍,改任司徒右長史,假節,兼攝豫州事務。

    孝昌初年,改任岐州刺史。跟隨行台蕭寶寅征討攻破了宛,俘虜當地人為奴婢,蕭寶寶將十名美女賞給蘭根。蘭根推辭說︰“此縣與強虜交界,皇威未至,無所適從,所以背叛了朝廷。如今應當給受寒者衣服穿,給挨餓者食物吃,怎麼能讓他們充當奴僕呢?”于是將美女都歸還給她們的父兄。蘭根所轄境內麥子多長有五穗,而鄰州卻田鼠為災,卻犬牙交錯不入岐境。適逢秦隴反叛,蕭實寅在涇州戰敗,高平虜賊進逼岐州,岐州城民脅迫並囚禁蘭根投降賊人。實寅至雍州,收集散失兵將,軍威復振,城民又斬殺了賊刺史侯莫陳仲和,推舉蘭根復任。朝廷因蘭根深得西土民心,加授他為持節、假平西將軍、都督涇岐束秦南岐四州軍事,兼任四州行台尚書。不久入拜光祿大夫。

    孝昌末年,河北流亡之人南渡,朝廷以蘭根兼任尚書,出使齊、濟、二兗四州安撫,並置郡縣。河間邢呆在青、光間造反,邢呆,是蘭根的外甥。朝廷復韶蘭根帶命前往安慰問候,邢呆不听勸阻,于是蘭根隨同元天穆去討伐邢呆。返回後,授任太府卿,推辭而未接受。改任安束將軍、中書令。

    莊帝準備誅殺爾朱榮,蘭根听說了這一計劃,于是密告給汆朱世隆。爾朱榮死後,蘭根害怕莊帝知道逭件事,憂慮恐懼不知去哪裹才好。當時應詔王道習受莊帝寵信,蘭根于是托付他,求得在外立功。道習為此啟奏莊帝,于是任命蘭根為河北行台在定州率領招募的鄉人,防御井陘。當時汆朱榮的大將侯深自範陽直奔中山,蘭根輿他交戰,大敗,跑去依附渤海高干。適值高干兄弟起義,因此蘭根也在其中。高祖至,因蘭根平素就有名望,所以對他禮遇有加。中興初年,加封車騎大將軍、尚書右僕射。

    高祖將入洛陽,派遣蘭根先至京師。當時廢立尚未決定,命令蘭根觀察魏前廢帝。廢帝神采高明,蘭根擔心Et後難以揣測,于是與高干兄弟及黃門崔撞同心在產擔面前堅決請求,說慶童本是胡賊推立的,如今若仍立為帝,于理不符。直擔不得已,遂立亙墮。廬童素有德行功業,而被墮擔等人詆毀,深為當時輿論非議。

    太昌初年,任儀同三司,不久加授開府,封鉅鹿縣侯,食邑七百戶。啟奏朝廷,請求授予哥哥的兒子同達。蘭根既因參與起義立功,官居相位,至此時又被獎勵治理岐州的功勛,封永興縣侯,食邑一千戶。高干之死,使蘭根畏懼,離家出走,到寺廟躲避。武帝大加譴責,蘭根憂慮恐怖,于是作書稱病辭去僕射官職。天平初年,因病勢沉重上表請求還鄉。魏帝派舍人石長宣到家中慰勞問候,仍以對開府儀同的禮節對待蘭根,門前設置行馬,此後蘭根回歸本鄉。天平二年去世,時年六十一歲。被贈封冀定殷三州軍事、定州刺史、司徒公、侍中,謐號為文宣。蘭根雖因功名而自立,然而善于附會,進退之際,多以謀略權術為先,因此不被公正的評論所贊許。

    蘭根的長子相如,任秘書郎中。因樹立義旗有功,不久加授為將軍。承襲父親爵位,升任安東將軍、殷州別駕,後被朝廷召入任侍御史。武定三年去世。次子敬仲。肅帝時,佐命功臣配享,而沒有蘭根的份兒。敬仲上表申訴,皇帝因韶令既已發出,難以追回更改,便提拔敬仲為祠部郎中。在作章武太守時去世。

    蘭根的族弟明朗,涉獵許多經史,粗有文學才能。屢經升遷任大司馬府法曹參軍,兼尚書金部郎中。元顥進入洛陽,明朗為南道行台郎中,被元顥捉住。後來擺脫元顥逃了回來,任龍驤將軍、中散大夫,被賜予鉅鹿侯爵位。永安末年,藍根任迥北行台,引薦明朗為左丞。到了蘭根在中山打敗仗時,一同歸順高祖。中興初年,被拜授為撫軍將軍,出京任安德太守。後改任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定州大中正。武定初年,任顯祖諮議參軍。出京任平陽太守,被御史彈劾,因而被限制行動自由。遇病去世。

    明朗的堂弟魏愷,年輕時耿直有才智而又機智善辯。魏代末年,被征用為開府行參軍,稍後升任為尚書郎、齊州長史。天保年間,出使陳朝任副使。改任青州長史,堅決推辭不到任。楊情告訴了顯祖。顯祖大怒,對楊情說︰“這個男子是什麼東西,我給他官做,他竟不肯就任!明日把他叫來,我自己對他說。”當時顯祖已失德,朝廷上下都懼怕他,而魏愷卻神色坦然。顯祖嚴辭斥責魏愷,然後說︰“死與長史哪樣好,任你選一樣。”魏愷回答說︰“能殺死臣子的是陛下您,不接受長史一職的是愚臣我,謹听憑您的韶命。”顯祖對楊情說︰“何必擔心無人做官,非用這個人干什麼,放他回家,永不采用。”魏愷因此沉淪荒廢多年。後來在路上遇見楊情,私下坦言心跡。楊情回答說︰“發韶書授官職,全憑聖旨,不是主管選官之吏所能知道的,你何不煩勞一下去謁見聖上訴說一番。”魏愷應聲說︰“雖然雨白天降,但終待高山興起風雲。您豈能說不知道?”楊情欣然說道︰“你的話極為簡要,更不須多說了。”數13後,魏愷被任命為霍州刺史。在任上治理有方,被邊民愛戴敬服。大寧年間,在膠州刺史任上去世。

    魏愷的佷子彥卿,是魏代大司農季景的兒子。武平年間,兼通直散騎常侍,出使陳朝任副使。

    童翅的弟弟魏遁,有學識,詞藻豐富。亙壁初年,任殿中御史,升任中書舍人,待詔塞叢。廈伐題皇年間,任太子舍人、著作郎。撰著《後魏書》九十二卷,深得史體,受到時人稱贊。

    崔餃,字長孺,是清河東武城人。父親崔休,是魏代七兵尚書,被贈封為僕射。崔俊外貌偉岸英俊,言談舉止優雅,年輕時便有名望,在當時很受器重。起初任魏世宗挽郎,出仕任太學博士。永安年間,因事免官回歸鄉里。高祖在信都起義,崔稜前往歸附。高祖見到他,非常高興,讓他作證議參軍。不久任給事黃門侍郎,升任將軍、右光祿大夫。

    高祖進入洛陽,議定廢立之事。太僕綦俊盛贊普泰主賢明,可以作社稷之主。崔忮說︰  “如果他聖明,自可等待我高王,徐登九五尊位。他既是逆胡所擁立的人,怎麼能夠還作天子。倘若依從綦俊之言,王師以什麼名義起義?”因此中興、普泰都被廢,改立平陽王為帝。崔憤因參加起義有功,被封為武城縣公,食邑一千四百戶,升任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仍兼任黃門郎。

    崔稜位居黃門侍郎,自恃參預了起義,頗自驕縱。不久便因貪污被御史糾舉彈劾,所以逃回鄉里,遇到赦免才出來。高祖因崔憤當初參加了起義,恢復了他黃門官職。天平初年,崔悛為侍讀,監典書。不久任徐州刺史,配給廣宗軍隊三百人、清河軍隊一千人。崔憤生性狂放傲慢,他的寵妾馮氏,憑藉他的威勢權力,恣意巧取豪奪,教化政治不得確立。當初崔稜為常侍,尋求寫起居注的人選。有人說︰  “魏收可以。”崔餃說︰“魏收是個輕薄之徒。”改而引薦祖鴻勛做逭件事。崔稜既已位居要職,又以盧元明代替魏收為中書郎,因此魏收對崔悛餃恨在心。魏收出訪梁朝,經過徐州,崔憤準備了刺史儀仗隊送他,派人告訴魏收說︰“不要因儀仗衛隊如此多而見怪,造全憑研習古事之力。”魏收回答說︰“告訴崔徐州,不過是起義那點功勞,哪裹有什麼研習古事!”崔餃自以為門閥素來高貴,因此對魏收的話特別感到忿忿不平。魏收因與崔伎有宿怨,所以用話挫傷他。免去州職,任七兵尚書、清河邑中正。

    趟郡李渾曾宴請名流,談詩飲酒正歡樂喧嘩,崔稜後到,在座的再無一人談話。鄭伯猷感嘆道︰“身長八尺,面如刻畫,聲音如洪鐘敲響,胸中藏有千卷書,使人哪能不畏服!”

    鱟堡常因出身門第而自傲,對盧元明說︰“天下盛門,有我和你兩家,摟崔、趙奎,又算得了什麼。”崔逞听到這話便對崔堡懷恨在心。產擔安葬後,崔籃又在私下裹說︰“這個黃口小兒能擔當重任嗎?”崔暹的表兄李慎將崔餃的話告訴了崔逞。崔逞上告給世塞,世塞便拒絕崔堡參加朝謁。︰岊撞等在道左禮拜世塞。世塞發怒道︰“黃口小兒,哪值得禮拜!”于是捆鎖了崔稜赴置墨審訊,崔撞不伏罪。壟暹拉繼王主作證,王立堅持說沒听到這話。崔撞被囚禁,對王立說︰“您知道我意在太丘嗎?”子才出來告訴崔稜的兒子崔鹽說︰“你父親正打算與陳元康聯姻。”崔臚有女兒,于是許配給孟塵的兒子作妻子,求五塵救父。五塵為此對世塞說︰“崔筐子素很有名望,不能因為私下裹的言語就將他殺掉。”世塞說︰“如果饒他一命,也應當將他流放得遠遠的。”五塵說︰  “鱟堡如若身處邊疆,有可能外叛,將英才賢能之人資助敵寇,遣不合適。”世塞說︰  “他已犯有重之罪,罰他作苦役可以嗎?”五塵說︰“我曾經閱讀《崔琰傳》,追溯往事,很遺憾魏亙生童心胸不弘大。崔撞倘若死在服役之所,後世豈能說您沒殺他?”世宗說︰“那麼怎麼辦?”元康說︰“崔稜該死,朝野上下無人不知,您如果真能以寬濟猛,破例減輕對他的處罰,那麼就會仁德顯著,天下歸心。”世宗于是放了崔堡。崔撞進見世塞表示感謝,世塞仍然憤怒地說︰“我雖不堪,愧當大任,被你稱作黃小兒,金石可銷,此言難滅!”

    互堡初年,任侍中,監起居。因在禪代之際,參掌儀禮,另封新豐縣男,食邑二百戶,轉授給第九弟鱟曲。鱟堡一門婚嫁時,都穿戴華美,吉凶儀式規範,被當時的人稱贊。宴太後為摟陸王納崖撞的妹妹為妃子,詔命中使說︰“好好按禮法辦事,不要使崔家人見笑。”新婚之夜,題擔舉起酒杯祝願道︰“新婦宜男,孝順富貴。”崔撞上奏說︰“孝順出自臣門,富貴恩由陛下。”

    型聖五年,外任為塞鑾姐刺史,又帶著寵妾驅前往。不久鱟堡患偏風病,而遇旦驕橫放縱,胡亂收受賄賂,被御史彈劾,遇壓輿崔堡一同被朝廷召回接受廷尉審查。不久下達了對二人分別處理的詔命,遇壓被斬于市。崔撞因病死于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崔忮博覽群書,兼有文采,自中興開始,直到武帝年間,韶誥表檄多為崔餒所寫。然而崔稜的稟性豪放奢侈,貪溺于財色,各位兄弟之間,不能盡和睦之美,對此當時的輿論予以譏諷。崔忮平素輿魏收不和。魏收既已專門修著國史,崔餃惟恐被魏收以惡言記述,于是取悅魏收道︰“昔有班固,今有魏子。”魏收听罷一笑卻未消除怨恨。兒子崔瞻繼承爵位。

    崔瞻,字彥通,聰悟勤學,有文才,容貌英俊舉止優雅,神采端莊,不隨便發言。十五歲時,被刺史高昂召去任主簿,清河公高岳征用崔瞻為開府西合祭酒。崔暹為中尉,啟奏朝廷任崔瞻為御史,這是因崔瞻有才氣與名望的緣故,並非出于對他的喜愛。高祖入朝,崔瞻回到晉陽,與北海王同被召作陪從,都是諸公子的賓友。隨後作相府中兵參軍,改任主簿。世宗駕崩,秘未發喪,顯祖任命崔瞻兼作相府司馬出使鄴。魏耋靜帝于人日登雲龍門,崔瞻的父親崔稜陪同宴飲,又命崔瞻坐在孝靜帝近邊,也讓崔瞻作應詔詩,孝靜帝問邢邵等人道︰“此詩輿他父親作的詩相比怎麼樣?”眾人都說︰“崔餃的詩博雅弘麗,崔瞻的詩格調清新,都可被稱為詩人之冠。”宴會結束後,眾人共同感嘆贊賞他們,都說︰“今天的宴會是同時為崔瞻父子舉辦的。”

    天保初年,崔瞻兼任並省吏部郎中。不久還家守喪,後被起用為司徒屬。楊情準備引薦崔瞻為中書侍郎。當時盧思道在中書省當值,所以楊惰問思道說︰“我今天處理了許多事務,都沒有見到崔瞻的文字,您輿他親近往來,理當了解他。”墨道回答說︰“崔鹽文詞之美,的確有值得稱贊之處,但世人都看重他的風流,所以他的才華被埋沒了。”楊情說︰“此話有理。”于是上奏朝廷任用崔瞻。事情辦成了。楊情又說︰“過去裴壁在晉世為中書郎,神情高邁,常在禁門出入,衛兵們見了他都肅然起敬。崔生的堂堂相貌,也應當無愧于裴子。”

    皇建元年,任給事黃門侍郎。崔瞻與趙郡奎極為莫逆之友。奎周即將東還,崔墮送去書信說︰“任性發酒瘋,是我的老毛病,申斥指責我的,你尤其厲害。你走了,我到哪兒才能听到別人批評我的過錯呢?”崔瞻患有氣喘病,加上性情遲重,雖位居二省,競不能忍受上書陳奏之事。加授征虜將軍,任清河邑中正。肅宗登位,皇太子要從師受業,詔命崔瞻為太子中庶子,崔臚應征趕赴置匱。盧塞命崔鹽專在束宮,調教護理太子為其講讀,以及舉止行動的禮儀,都委派給崔鹽來做。太子納魁{塑為妃,盧塞命崔墮與鴻臚鱟墊撰定婚禮儀式禮節。並面授旨意說︰“雖有舊的典章制度,惟恐不能盡善,你們可要好好制定這次的儀式,以它作為後世的典範。”

    太寧元年,任衛尉少卿,不久兼任散騎常侍,出使速塑時任主使。崔鹽詞韻溫雅,南人非常欽佩他,就說︰“常侍在前朝通好之,為什麼不來?”可見他是如此被看重。回來後任太常少卿,加授冠軍將軍,改任尚書吏部郎中。因病請假十余日。舊時制度,一百不上朝便被解職,吏部尚書尉奮性情狹隘急躁,因崔瞻舉止舒緩,而公務極其繁重,于是派驛使奏報朝廷,崔鹽的官職因此被取代。崔瞻于是免官回鄉。天統末年,加授驃騎大將軍,就任銀青光祿大夫。武堊三年去世,時年五十四歲。贈封使持節、都督適業軍事、大理卿、刺史,謐號為文。

    崔膾性情傲慢,因有才能和門第而自傲,所交往的都是當時有名望的人。在御史台,一直由家中送飯,山珍海味齊備,在單間裹獨自用餐,處之自若。有一位河東人士姓裴,也是御史,探察到崔 用餐,便前去造訪。崔瞻不與他交談,也不讓人給他羹匙和筷子。裴御史便坐觀崔瞻吃完然後告退。第二天,裴御史自帶匙筷,縱情吃喝。崔鹽此時才對壬蝗說︰“我起初不讓您吃飯,也不同您講話,您于是才能不拘小節。過去型塹在塞旦,冒然地請求吃烤鵝,難道與您的作法有什麼不同嗎?您肯定是位名士。”于是每日與裴御史一起用餐。

    崔稜的弟弟仲文,有學議,曾任魏高陽太守、清河內史。興和年間,任丞相掾。沙苑戰敗,仲文手抓馬尾渡河,在波浪中忽沒忽出。高祖望見後說︰“是崔掾。”立即派船去接他。過河後,高祖慰勞仲文說︰  “你為了親人為了國君,萬死不顧,可稱得上是家庭的孝子,國家的忠臣。”加授中軍將軍。天保初年,授任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天保七年去世,時年六十歲。兒子崔僵,武平年間,歷任太子洗馬、尚書郎。崔偃的弟弟崔儼,學識廣博有才氣,品格情調高潔。武堊年間,任噩璽王大司馬中兵參軍。參定五禮,待詔塞林館。隋仁壽年間,在通直散騎常侍任上去世。叔仁,曾任魏續州刺史。兒子彥武,有學識輿才能,作過朝歌令。隋開皇初年,任毯業刺史。兒子崔牽  ┘嬡甕ㄖ背J蹋 齜昧撼 弊魘構佟6喲藜  淦匠蹌耆翁 悠停 諶撾淶驢ス厥比Ю饋6喲 剩 槍ㄈ釤 亍6喲拊跡 嗡究佔讕啤br />
    崔撞的族叔量凰,字鑾拯,是崔堡五世袒崔逞的玄孫。基凰好學,以醫術而出名。曾任魏尚藥典御,天保年間任譙州刺史。景鳳的哥哥景蜇,曾任魏太中大夫、司徒長史。兒子崔國,字這些,自幼好學,博覽經史,掌握多種技藝,尤其擅長相術。天保初年任尚藥典御,干明年間授任高陽郡太守、太子家令,亙豐年間被任命為假儀同三司,在任鴻羶卿時去世。法峻于武平六年隨同御駕在晉陽,曾對中書侍郎李德林說︰“今天觀看產擔王以下文武官員的面相,都能盡心盡力成就高相王的事業,我不忍講。有兄弟你一個人,更應富貴,當會在他國,不在本朝,我也來不及看見了。”他的相術就是如此精妙。

    崔撞同族兄弟之子箜胚,是盞尚書僕射崔台的孫子。他的父親±主,曾任諫議大夫。芻隨年輕時疏散狂放,成年後有了改變,變得謹慎敦厚。涉獵經史,頗有文思。承襲了父親鑾陵昱的爵位。出仕,任開府束合祭酒,.改任司空外兵參軍,升任大司馬府記室參軍。天平初年,改任通直侍郎,為慰勞青州使。行至齊州界內,被土賊崔迦葉等人俘虜,賊人打算逼迫肇師同他們共事。肇師堅守節操不動搖,並對賊人講明禍福,賊人于是放了他。肇師得以巡行慰問了青部後返回。元象年間,多次以中舍人的身份接待梁朝使者。武定年間,又兼中正員郎,送梁使到徐州。回來後,韶令撰寫起居注。不久兼通直散騎常侍,出使梁任副使。改任中書舍人。天保初年。參定禪代禮儀,封襄城縣男,仍兼任中書侍郎。天保二年去世,時年四十九歲。

    史臣日︰蘭根名聲品行早已聞名,被當時的輿論所稱頌;長孺才能名望的美好,被當世看重。都因參預霸業而立功,地位顯赫,與李元盅、盧主偉一樣不都是舉起義旗的人物嗎?魏菌擔邀取恩寵榮利依附權貴,崖撞憑藉門第驕橫,雖然有周公之美,仍認為有損于德行,相比之下還未足以喻其高下。崔瞻詞韻溫雅,風采煥發,也是一時的領袖人物啊。

    贊日︰崔餃、魏蘭根的才能名望,在開創霸業時被看重。遵循名教,他們還是有所損害的。彥通崇尚志高,家有余風。


如果你對北齊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北齊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